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第134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34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1 / 2)

第134章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

月余日后。

糜威自成都运来了大量的蜀锦。

有了蜀锦在手,钱行中存放的大量直百也不再是一堆破铜了。

糜竺制定出了完整的“蜀锦、直百、谷麦”交易链。

如:南乡郡豪族将谷麦贩卖给钱行,并指定支付货币为直百。

如:南乡郡豪族用直百为支付货币,购买蜀锦。

如:贩卖蜀锦的直百,存入钱行。

等等。

如此反复,直到运来的蜀锦全部贩卖。

过程中也有南乡郡豪族想以物易物,但都被糜竺否决了。

糜竺的理由简单直接:蜀锦跟谷麦以物易物了,刘封赚什么?刘封赚不到好处,新城郡到南乡郡这条蜀锦售卖渠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于是乎。

即便想以物易物的南乡郡豪族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直百这种新货币。

你不要,有的是豪族要。

毕竟。

蜀锦天下最佳,若将蜀锦贩卖到洛阳等其他地方,利润能翻上一倍甚至几倍。

随着直百的流通。

当新城郡这批蜀锦贩售一空后,南乡郡豪族的手中都有大量的直百没出去。

直百没出去怎么办?

留在仓库?

不可能的!

南乡郡的豪族也不傻。

留在仓库有变破铜的风险,尤其是新流通的直百,风险更大。

于是乎。

南乡郡的豪族,自发的在南乡郡流通直百。

随着直百的流通,前后的直百也渐渐供不应求。

糜竺又给刘封献了一计:向刘备上书,请命在新城郡成立铸币坊。

少府本就有铸币职务。

不过为了统一铸币,郡少府是没有铸币权的,只有朝廷中枢的少府才有铸币权。

考虑到成都到新城路远。

尚在江陵的刘备,同意了刘封的上书。

特置水衡都尉,擢关羽麾下董恢担任,负责新城郡铸币事宜。

得到刘备的授命后。

糜竺又提议:允许新城郡内的豪族士民,将旧五铢存入钱行,融旧五铢而铸直百五铢。

虽说钱行是刘封仿造后世办的,但钱行的具体运行,糜竺远比刘封这个半吊子精通。

故而。

对于糜竺的提议,刘封几乎没任何的疑问。

就两个字:照办!

在糜竺的运使下。

仅仅数月。

刘封在新城郡的府库就变得充盈。

不仅囤积了大量的谷麦,还将直百五铢流通到了新城郡和南乡郡大部分城池。

即便是夏侯尚也都对直百五铢的流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不是夏侯尚不明白直百五铢的本质是刘封在掠夺财富,而是夏侯尚无力阻止。

简而言之:刘封吃肉,南乡郡豪族能喝汤。

夏侯尚若是阻止直百五铢的流通,就是在断南乡郡豪族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再加上。

南乡郡豪族为了手中的直百五铢不会变成破铜,给夏侯尚送了大量的蜀锦。

更有甚者。

不知道自哪里寻来了个美人送给了夏侯尚。

美人计是最难抵挡的。

就如刘封当初拒绝不了申耽送来的义女申淑,夏侯尚同样拒绝不了南乡郡豪族送的美人。

根据可靠消息称:夏侯尚极其宠爱这个美人,为此还以‘南乡郡与新城郡接壤,战事频繁’为由,不许其妻来南乡探视。

随着府库的充盈,刘封在新城郡的威信也是与日俱增,支持者甚众。

然而。

繁华之下,有人欢喜,也有人烦忧。

新城郡日益正规也引起了申仪的不满。

在刘封没来前,申家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结果刘封来了,申家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申耽看得透彻。

家小去了成都,义女当了刘封的小妾。

只要不作死,未来前程似锦。

申耽拿得起也放得下。

申仪的想法却是不同。

以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有申仪给人立规矩没有人能给申仪立规矩。

结果现在。

西城太守变成了西城令,职务含权量变得极小。

就连在西城作威作福都得被督邮马玉呵斥。

马玉甚至还当着申仪的面,依律惩处了申仪犯事的家仆。

再加上刘封兵巡九县,荡除宿恶,肃清匪寇,直百五铢的流通等等。

申仪赚快钱的产业几乎都被打掉了,就差没重新仗量田地数目了。

从一个人人畏惧的地头蛇,变成没了獠牙的宠物蛇。

申仪自然是不服的。

为此。

申仪多次向申耽抱怨,觉得投降刘封是个错误。

申耽每每都会劝申仪,人要知足,不可妄自尊大。

次数多了。

申仪就觉得申耽这是老了怂了,连带着对申耽也恨上了。

觉察到申仪不对劲的申耽,连忙自上庸跑来见刘封,请刘封罢黜申仪另选贤能出任西城令。

刘封对申仪的印象一直都挺差的。

史载申仪是率先背叛刘封的,而申耽则是刘封败走后才投魏的,遂有孟达嘲讽“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

申耽申仪兄弟投魏后,申耽被授为怀集将军在南阳闲居,申仪当了魏兴太守且封侯。

当了魏兴太守的申仪,直接本性毕露,不仅专横自威,还时常私刻印章。

事实上,刘封见到的申仪,也相差无几。

马玉敢当着申仪的面依律惩处了申仪犯事的家仆,那也是有刘封在背后撑腰。

刘封的本意是敲打。

只要申仪从此收敛,刘封看申耽面也不会对申仪追根究底。

可申仪若不识趣,那刘封也就没必要将申仪留着了。

否则。

某天夏侯尚带人来取新城郡,申仪必会如史载一般反叛。

刘封同意了申耽的请命,且辟用申耽的族子申儒为西城令,让申耽族子申儒接任申仪为西城令,也是对申耽的信任。

毕竟。

身为家主的申耽发现自家弟弟可能会在未来酿成大祸,为防患于未来而请命罢黜申仪,刘封不能因此而剥夺申家在西城的利益。

至于申耽如何去完成西城的权力交割,刘封没有干涉。

若申耽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不如回成都养老。

刘封的主要精力依旧在南乡郡。

数日后。

刘封再临江陵。

只因三日前,刘备忽然派人传信,让刘封速至江陵。

刘封其实也挺疑惑的。

刘备来了荆州后,似乎就没想过再回成都。

一开始是督巡诸郡。

后来又在夏口、沔口、扬口巡游。

更是一度乘船去了襄阳城南部的宜城附近,吓得关羽紧急调了沔口和扬口的水军去护卫刘备,襄阳的曹仁等人也是如临大敌,调集重兵防备。

双方差一点就要打起来了!

结果刘备给关羽的理由却是“建安元年,孤受封宜城亭侯,如今过了二十余载,孤却始终不能报答君恩,深以为憾,故地重游,以坚心志”。

自那以后,刘备每次出巡,关羽都会侍立左右。

入城后。

刘封径自前往治署。

一路上,认得刘封样貌的江陵城官吏士民,纷纷向刘封打着招呼。

若无刘封昔日奋不顾身的跟孙权厮杀,江陵城也不会有如今的安稳。

刘封在南郡的声望,并未因为去了新城而降低,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传闻而变得更高。

毕竟。

昔日的议曹从事王甫、前将军主簿廖化、督邮石信、门下贼曹李勋、门下督盗贼王琦、金曹掾杨光、兵曹掾刘义、官稷刘忠、船官刘让、库令王忠,都因忠心而被擢升为南郡的核心官吏。

军中如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卢义、关冲、林胜、呼延深、鲁灼等人也被重用。

其余如苏非、马良、樊伷、习珍、习宏等人,皆是久闻刘封威名。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跟刘封有交集,也深知刘封的骁勇善战。

换而言之:刘封虽然人不在南郡,但南郡遍地是刘封的传说。

来到治署府门前。

入眼所见,是陈到统率的白毦兵在戒严。

见到刘封,陈到大步上前问礼:“刘太守,大王命我传话,诸葛军师来了。”

刘封吓了一跳:“诸葛军师来江陵城了?什么时候的事?”

陈到道:“来了有六日了。”

刘封面容一肃。

联想到刘备这大半年一直都待在荆州,刘封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父王可有说过何时回成都?”

“大王说,他不想回成都。”

果然!

刘封不由扶额。诸葛亮定是在成都久侯刘备不回,亲自来南郡寻人了。

联想到刘备督巡诸郡的时候一度跑到宜城外,刘封也大概能猜到刘备不想回成都的理由。

汉中一战,刘备虽然赢了军事但输了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