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身为内阁首相的波特兰公爵虽然资历老,但性格温和的他不具备小威廉-皮特的个性魄力和政治影响力,也没赢得英国王室的绝对信任感。
不过,安德鲁的头脑非常清醒,那是他知道与英国人的战争已在今年7月进入了倒计时,如今自己对英国人的卑躬屈膝,不过是在竭力拖延时间罢了。他必须首先处理好东方问题,灭亡普鲁士,将俄国剔除反法联盟,而且还要统一波兰。
安德鲁在第三次法普战争之前,已在统帅部下属各各个军政部门统一了上述政治观点。各路将军们自然是唯安德鲁统帅马首是瞻,那是军人的价值主要体现于战场之上,没有了战争就没有了所谓的战利品;加之法国-军队一年里以极大优势打赢了两场战争,获得了大量的既得利益,使得官兵们个个信心十足。
至于行政方面,很多沿海省份以及工商贸易部门的官员依然在幻想着与英国人保持友好,让双方达成媾和,事实上是他们不愿意战火蔓延而导致国际贸易和自家利益受损。基于此,这些官员们曾以不同方式劝说过法国独-裁者可以放弃某些非核心利益,从而避免与英国人的战争。
对此,安德鲁并没有出言加以斥责,而是将反对开战的官员召集到兰斯,并亲自花费半天时间,给这些人讲述了一本由古代雅典将军、历史学家兼文学家的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是一场发生在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之间的争霸战争。修昔底德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做出了这样描述:
“在这些年中,雅典人使他们的帝国日益强大,因而也大大地增加了他们自己国家的权势。斯巴达人虽然知道雅典势力的扩大,但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止它;在大部分的时间内,他们仍然保持冷静的态度,因为在传统上,他们如果不是被迫而作战的时候,他们总是迟迟而作战的;
同时,也因为他们自己国内的战争,他们不能采取军事行动。所以最后,雅典的势力达到顶点,人人都能够清楚地看见了;同时,雅典人开始侵略斯巴达的盟国了。在这时候,斯巴达人感觉到这种形势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决定发动现在这次战争,企图以全力进攻,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想消灭雅典的势力。”
于是,修昔底德在文中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安德鲁对此的通俗解释是,“当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我将其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纵观自16世纪以来,当欧洲的每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一共有8例,而且全部爆发了战争,其中大半数都与英国有关,诸如英西战争、英荷战争、三十年战争,英法战争,三次王位继承战与七年战争等。所以说,修昔底德陷阱已成为欧洲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铁律。”
事实上,“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大约是在另一时空中的2012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首先提出来的。回到18世纪时,安德鲁自然将这种理论毫不客气的据为己有,用于处理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矛盾关系。
基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考虑,安德鲁才决定彻底灭亡普鲁士,摧毁掉整合德意志精神的脊梁,令其50年内不能对法国造成任何威胁;至于东方的俄国,安德鲁接触的越多,就越不将这个野蛮民族视为对手。当然,安德鲁也不会效仿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拿破仑皇帝,傻乎乎的跑去征服有冬将军帮助的俄国。
唯独海峡对岸的英国,才是最大的威胁。
数天后,丹麦那边传来安德鲁期待已久的消息。英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在巡航时,未经过丹麦海军的授权便直接闯入厄勒海峡,使得丹英两国爆发了一场严重海上冲突。战斗初期,由于丹麦舰队有组织的抵抗,一艘英舰遭受重创,但在其他英国战舰的猛烈打击下,数量更多的丹麦舰队反而损失惨重……
此战,仅有9艘战舰的英国大西洋舰队分舰队在自身被击伤1艘的情况下,击沉与缴获了30多艘丹麦舰船之后,大获全胜的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