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技术宅的无限旅行笔记> 1.37.3 胸怀乾坤志,日月变新天之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37.3 胸怀乾坤志,日月变新天之三(1 / 2)

<p>自岳武穆冤死风波亭的绍兴十二年,到金主完颜亮身死兵退的绍兴三十二年,这二十年间,本来应该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代。在女真人的屠刀之下,华夏大地被世代生活在此的华夏人的血染红,时人之苦闷绝望,可想而知。

可是天地一声惊雷响,辛弃疾这位民族英雄闪亮登场。

在中洲队的支援之下,辛弃疾在一年多之内,便将女真人扫出中原,甚至将苦盼了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一并收回。其人之武功,在历史上堪称是前无来者,即使是冉荆奴再生,霍去病转世,也难及此功。

更重要的是,辛弃疾是个知进退的人。虽然一扫北地胡腥,可是却没有自己称帝登基,而是秘谴精锐(其实是中洲队成员)前往五国城,将钦宗救还,奉还大位于汴梁。

如此一来,女真人希望看到的南北大战一时间根本打不起来。为了讨好辛弃疾,女真人只得将尚存的宋室遗脉送还,希望能够为整兵备战赢得时间。而这边辛弃疾也因为要整顿河山,所以自元新初年(钦宗重新登基后的年号,意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相当于西历1163年)起,总理府开始正式挂牌办公,华夏大地难得的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时代。

不过,这种平衡的背后,私底下却是暗流涌动。

南宋方面派出的使节没有受到任何妨碍的见到了赵桓,而来者也证实了此人确实是真的赵桓,不是什么地方弄来的傀儡。于是,北上大潮一发不可收拾,令赵构是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拦,那辛氏兵锋无人可当,数十万金兵被五万辛氏兵马打的大败亏输,以南宋不稳的军心民意,如何能当?所以如果真的派兵硬拦,不允许北人北返,万一惹火了辛氏,可如何得了。

不拦,赵氏能够立足南方,全靠南下的北地之人,这些人在各个方面支撑起了南宋这个临时朝廷的运行。一旦南宋失去了“汉人唯一合法zf”的黄金招牌,这些人走了,南方湖广的无数桀骜,又岂会服从于你南宋天子。

不过,当辛氏荡平北地之后,整个北方的归属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此时辛弃疾正在领兵西进,收复关中故地,并开始为迁都关中做准备。至于为什么要迁都?且看那汴都刚光复不足数月,便有无数遗老遗少们蹦出来,意图分权夺利,便可知一二。

自古而今,为了开创新的政治环境,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迁都。曾经有人说过,赵匡胤没有能够成功的将国都迁离汴梁,所以才导致了他最终死的不明不白。而完颜亮则干脆的多,直接将国都迁入关内燕京,才摆脱了女真诸部贵族的牵制。

虽然在驱逐北虏成功之后,钟天狼便将那十万人造人从军队中收回,不过辛弃疾也不至于无兵可用。因为一边整顿各地旧汉军,一边凭借青州那食之不尽的精粮鲜肉招募新军,此时的辛氏已经招募到了十数万的精壮汉子。加上中洲队为他们提供的数十万匹精锐战马(别问中洲队是怎么训练的,其实这东西看起来像马,其本质不过是马形生化兽罢了)和成套的武器生产线(生产的不是旧式武器,而是后膛枪和火炮),以一年的时间,辛弃疾在教官团(就是那三千道兵)的帮助之下已经将这一支部队训练的有模有样。

收复山陕,与蒙古骑兵硬拼了几场而占据上风之后,这支新军已经初步成形了。于是在这支强大的军事集团的压力之下,即使是交战正酣的蒙古人和西夏人也不得不停止了战争,应对华夏的新一轮崛起。

————时间加速中————

元新初年(西历1163年),元帅(指辛弃疾,他是北宋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兵临关中,金人或降或逃,汉军不堪为战,自此山西陕西传檄而定。

元新初年五月,总理府颁休养万民令,从此刻起,废除天下农夫一切税收赋役。

元新初年七月,陕西边军与蒙古骑兵交战,初战边军折十七人,后陕西督军耿京下令报复,以一万五千骑出关,大破蒙古喀尔喀部万户,斩杀蒙古精壮三千,救还汉民一万七千余。其后蒙古各部派兵意图围杀,却被关中派出的数万骑援军吓退,双方阵兵河套,形成军事对峙。

元新初年九月,总理府颁布天下轨车图,欲将轨车遍布大江北岸各处大城,其工程之大,堪称前所未有。同日,总理府颁布,于关中故地新建长安城。无数遗老悟出其间有总理意图迁都之意,奈何大势在彼,不可阻挡。

元新初年十二月,河套天降大雪,蒙古诸部苦于雪患,意图退兵。可是中原铁骑却忽然于此时发动袭击,一战击溃蒙古三个万户,并趁势席卷河套地区,从蒙古和西夏人手中解救汉家百姓数万人。

元新二年(西历1164年)一月,蒙古与西夏议和罢兵。

元新二年二月,北上的仕子陆游陆务观出任总理府掌书记,象征着北方的政治格局向南方人仕摆出了开放的态度。当年,总理府公布北返的不完全人数为三十三万七千余人。

元新二年七月,长安新城建成。这座设计中最多可以扩张到容纳下三亿人生存的巨大都市此时虽然只有百万人规模,但已经初显天下第一城之威势。同月,天下间开始涌出一股极大声势,迁都长安,复汉唐旧观。

元新二年九月,宋军与西夏军会战于银州。此战中,宋军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更胜于西夏军的机动力大破西夏军。此战后,宋军一举收复了整个河套平原,并驻大军于此,基本解除了外敌对长安城的威胁。趁此大胜,总理府颁布迁都令,将国都由汴梁迁回长安,虽然有无数遗老反对,但奈何大势不在,无法撼动。

元新三年(西历1165年)一月,迁都工作完成。同月,第一辆轨车从青州城直达长安城,代表了总理府能够在十天之内,将东军西调,或将西军东调。

元新三年三月,利州路益州路上表,表示愿意接收长安朝廷的旨意。这也是第一块原本尊奉南宋旨意的土地改度。一时间,临安官场震动,本己人心慌慌的小朝廷更加是风雨飘摇。同月,高宗赵构表示自己年岁太长,愿意逊位于太子赵昚。

元新三年四月,南宋太子赵昚继位,改年号为隆兴。同时第一道政令便是为岳飞平反,则谥号“武穆”,追封为鄂王。同时下旨剥夺秦桧一切荣衔,将其一族逐出临安。

同月,一支蒙古骑兵奇迹般的绕过了草原上的无数巡骑,逼近了箫关。当其时箫关中守军不过千人,而这支骑兵则数目过万。但在这千名已经实现了火器化的精兵面前,万余骑军虽然带有回回炮等攻城利器,但依旧是饮恨而归。

元新三年五月,为报复蒙古人兵临箫关,元帅亲领十万骑出河套,大破蒙古数个万户,掳获各族之人数万,解救汉民两万九千余人。其间阵斩铁木真手下头号战将木华黎父子,使蒙古大为震动。铁木真召集摹草原各部,联接金国西夏,意图全力反扑,以报此血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