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桓侯再生> 第三百九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2 / 2)

这条消息很有些出人意料。张任是川中文武官员中出名的保守派,对外来势力极为排斥。

此前数月里,张任所部遭遇夏侯渊和刘璝的双重打压,战事极为不顺,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请求外援的意思来。

现在,曹军撤退了,张任反而要寻求起帮助来,着实是有些奇怪。

做了一番思索后,大哥给马良回书,命其一面与张任保持住联系,一面尽全力了解西川眼下的情况。

觐见完天子后,张鲁婉拒了数十位朝臣地饮宴邀请,反而领着几个儿子在庐江城及周边地几个县走访了两天。

抵达庐江的第六天。张鲁至大将军府求见大哥,终于进入最重要话题地商谈之中————汉中的归属……

大将军府地议事厅内,除了大哥和张鲁之外,张鲁方还有其长子张逸、随行的主薄阎圃,我方则是我和二哥,及徐庶、诸葛亮、庞统、张昭、鲁肃、蒯越八人。

“所谓乱久必治,受二十余年战乱之苦,天下诸州十室九空。民生凋敝,众皆思定。

观今日天下,能还晴宇乾坤者,非大将军莫属。素闻大将军仁义名扬天下,民心所向,英杰归心,但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怎能相信?

自荆州而来时。一路所见所闻,令鲁颇受感触。荆、扬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着实令人惊叹。

先祖张天师、先父张嗣师。以天地为心,以生灵为念,周行天下,为民除害。建立大教。嗣我教者,非诚无以得道,非敬无以立德,非忠无以事君,非孝无以事亲。

鲁不才,继汉中太守十余载,以教义治政,幸得百姓认可。万众欢欣,乐业安家,也不过就能达到如此地步。

汉中仅只两郡,人丁40余万;荆、扬两州有19郡,人丁500余万。鲁穷十余年之力,不过让汉中两郡安生乐业,而且最终还是毁于一旦。

大将军仅用六年之力,就让荆扬19郡百姓安生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而更让鲁感触的是。途经章陵郡时,恰逢朝廷征募兵员。各县青壮竟然争先恐后应募。惟恐不能为国效力,真是鲁数十年所仅见之事!大将军之得民心,由此可见一般。

顿了顿,张鲁稍叹了口气说道:“自汉中失陷,避居巴东之后,鲁身心俱疲,精力衰减,渐觉世俗荣辱,不过过眼烟云,正欲抛开俗念,宁心壹志,主持教务。

不想,因王师北伐大胜,汉中之事又起波澜。

不瞒大将军与诸公,确有人鼓动鲁重掌汉中。但鲁亦知自己已是有心无力,家中五子,三子盛无心俗事,其余四子才不堪据领汉中。

舍弟虽然颇有武力,但非守牧一方之才。

故而,鲁愿将汉中之地,托与大将军,请朝廷另派贤明之人继任汉中太守。鲁愿以微薄之力,从旁辅佐。”

张鲁的这一席话,直截了当,干脆得让人有些震惊————他真得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要把即将到手的汉中交到大哥手中?

张鲁,这个像宗教领袖多过像一方诸侯的人,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乱世里,居然能够做到视富贵权势如尘土。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方一直都在算计张鲁,此次邀约其实正是为了设法使他让出对汉中地主导权。

但是没有想到,真正的手段还没有使出来,张鲁居然已经自行满足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由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建安初陶谦三让徐州的事情来,脑中闪过了一丝灵光。

投资,政治投资!张鲁现在所做的,跟当初陶谦所做的,其实都是政治投资————既然子孙无法经受这乱世的考验,那么索性就以“让徐州”、“让汉中”这样政治投资,为子孙谋得一柄遮天的大伞。

如此一来,纵然无法割据一方,至少能够子孙后代平安地承继下去,甚至还能够蒙荫万代。

不过,张鲁和陶谦地区别在于————陶谦虽然预见到大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却没有想到因为种种原因,大哥当时竟然没能在徐州站稳脚跟,以至于这场投资几乎等于是失败了。

而张鲁则不同,以眼下的形势,大哥完成社稷一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他的投资,几乎已不存在任何风险。

自己掌握汉中,看似权柄在握,风光无限。然而,身处刘、曹两大超级势力地夹缝之中,张鲁的命运就如同风中之烛,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能够不受眼前利益的蒙蔽,准确地选择了一条利在后世地道路,需要何等眼光和心胸。

在后人看来似乎相当平庸(至少在英雄倍出的三国时代)的张鲁,其实,也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第三百九十四章在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