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
刚刚结束的这场为期七月的北伐大战,加速了天下大势的转变。
天灾、人怨导致战事不利,战事不利又加剧了人心的浮动。面对此情此景,饶是身为一代豪雄的曹操,也不得不将总体战略转为防御,主动放弃部分土地,开始收缩军力。
而汉中,就是其中之一。
若以位置而言,衔荆、益、司、雍、凉五州的汉中,绝对可称是战略重地。
而且,汉中户出十万,人丁旺盛(注:初平年间关中大乱,曾有多达五万户流民逃入汉中,张鲁全部收留),又有汉水纵横,土地肥沃,加之四面险固,易守难攻,是当之无愧王霸根基。
为了这块宝地,曹操也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原本他还想以此跳板,南叩西川、东袭荆州……
不过,在北伐之后,尤其是西凉的归属权也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汉中对曹操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减弱,甚至变得有些尴尬,形同鸡肋————由于在前段时间里连遭重挫,损兵失地,迫使曹操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必须将他大部分的军力用来构建起一道东起青州,西至凉州,含括青、兖、豫、司、雍、并六州在内的漫长防线,以防范我军的威胁。
相比起其他州郡,位置过于突前的汉中,不但需要屯扎大量军力。
而且还要同时面对荆州、西凉两面的威胁,坚守的代价实在太大,一个不好,甚至可能会成为陷人于不复之地地无底沼泽。
权衡利弊之后,曹操也只能忍痛放弃了这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也正是当日议和谈判时曹操肯让步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就算他自己无法据有。也不会让大哥轻易地得到汉中。
我那泰山大人还没有撤出汉中,曹操的鬼把戏便已经玩弄了起来————就在张鲁动身前来庐江的前几日,业已叛投曹操的汉中权臣杨松,“秘密”联系上了张鲁之弟张卫。
杨松痛陈前非之后,表示愿意举汉中、巴西、巴中诸地献还张鲁,以求宽恕。一向贪财好利的杨松,甚至还愿意将家中财物尽数献上,以充张鲁军资。
杨氏是汉中第一门阀。拥有相当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张鲁当年所以能够容忍杨松兄弟种种贪赃枉法地劣迹,正是顾及到杨氏的实力。
曹操能够异常顺利夺下汉中,靠的也是杨氏的内应。可以想见,如果杨松当真肯配合。乘着曹军撤退的机会,张鲁一举收复汉中,将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不过,张鲁并没有被此冲昏头脑。
。
这一次前来庐江。张鲁表面是为了觐见天子,献奉贡物,而真正的原因,其实还是受大哥之邀商讨汉中之事。
对此次的庐江之行,张鲁还是相当重视地,他不但带来了大批进贡礼物,还让五个儿子的四个随行,只留下了无心世事的第三子张盛(注:历史上。
张鲁在投降曹操之后,五个儿子都被封侯,只有第三子张盛婉辞。后来张盛便传承了张鲁的衣钵,成为五斗米教,即后世的龙虎山天师教地系师)留守巴东。
大哥对于张鲁此行也是同样重视,坐镇荆州大局的光禄勋蒯越亲自陪同张鲁东来。
。
张鲁抵达庐江的当晚,大哥就在大将军府设宴为其接风,我、二哥、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列席做陪。
上一次跟张鲁会面。还是在两年之前。两年的时间。张鲁已经苍老了许多,看得出他这几年蜗居巴东地日子并不轻松。不过。
让人很感奇怪的是,眼见汉中收复在望,张鲁却没有预料中的欣喜表情,显得很淡然,加上他儒雅的谈吐,竟有些仙风道骨的模样。
张鲁的四个儿子都与他有三、四分相象,长子张逸已经年近三十,幼子张谈才只有十七岁。
从言行谈吐中,能够看出他们所受的良好家教,但凭心而论,四人的资质也只能算是中人之资,若在太平年代,凭借父荫担任一方郡守或许还能胜任,在这无情地乱世里,他们缺乏割据一方的能力和雄心(或者说野心)。
接风宴上,大哥并没有提及任何军政大事,只是与张鲁做家常闲叙。
宴散时,宾主尽欢。
休息了一日之后,张鲁沐浴更衣,携四子上朝觐见天子,朝献贡物。
随后,黄门侍郎陆绩宣读圣旨,以张鲁忠诚社稷、善治地方之功,拜其为镇西将军,封为阆中侯(县侯),食邑万户。张鲁四子并其弟张卫,封列侯。
。
章和二年十月十二日,马良由襄阳飞鸽传书送来一条消息————张任遣使联络荆州刺史部,请求大哥念在与刘璋的同宗之情、兄弟之谊,提供援助助其为刘璋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