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收到高句丽、扶余、鲜卑入寇的消息后,太守府都已经接连派出去三波求援使了,可见玄莬太守卞毅有多焦虑。
不过见他如此方寸大乱的模样,廖波当即宽慰道:“府君,放心吧,不夜侯之父如今尚且还在玄莬郡,其族人亲友更是大半都在侯城县。有此羁绊,不夜侯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
闻听此言,玄莬太守卞毅这才心情稍缓。
然而刚坐下没一会儿,他便立刻吩咐道:“快,命人盯着侯城县,若有动静随时来报。”
话说玄莬六县之中,就要属高句丽县和侯城县的距离最近,彼此相距不过二十余里而已。
若侯城那边有什么动静,还真瞒不过高句丽县这边。
很显然,卞毅这是怕侯城魏氏的人偷偷溜了。
当然,他自然是没有胆子敢拉魏氏的人同归于尽的。
只不过魏氏的人如果真的想走,他少不得也要提前准备后路了。
见太守这么一说,廖波顿时也觉得有点道理,当即命人下去安排。
说实在的,别说玄莬太守了,便是廖波此刻又何尝不害怕呢。
要知道本朝以来玄莬郡经历的最大一次危机还是在永康元年(167年)。
当时扶余王尉仇台率二万余人寇玄菟郡,被彼时的玄菟太守公孙琙击破之,并且斩首千余级。于是扶余王尉仇台再次归顺,乞属辽东郡。
算起来扶余国与玄莬郡之间已经相安无事近三十年。
也不知道这次高句丽到底付出了什么代价,才让扶余王尉仇台这个老家伙动心,再度入寇大汉。
天知道玄莬郡现在有多么人心惶惶!
毕竟这次可不止一路,而是三面皆敌,还都是大敌!
可以说整个玄莬郡上至玄莬太守下至黔首小民,都在对魏哲翘首以盼。
也正是明白这一点,侯城县魏氏坞堡内,当有人建议魏哲之父魏宣先去辽东郡暂避的时候,魏宣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我哪都不去!”
闻听此言,一个锦衣华服身材圆润的族老还想再劝。
但魏宣却压根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当即声色俱厉道:“今日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侯城!”
此言一出,那族老顿时面色一僵,一时间竟然不知该说什么。
毕竟如果魏宣死在了侯城,那么他们这些人纵然逃到了辽东郡恐怕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不过很快这位族老便没有了这个顾虑。
因为魏宣压根没有给他离开的机会。
只见魏宣当即对身边的心腹老仆吩咐道:“传我命令,自今日开始,凡我魏氏儿郎一律不允许离开魏氏坞。”
族老一听顿时就慌了:“家主,你不能……”
然而不等他说完,魏宣便眼神冷冽的继续道:“若有违者,开除族谱。”
此言一出,族老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竟然直接激动的晕了过去。
没办法,魏宣这个态度显然是做了玉石俱焚的打算。
毕竟即便玄莬境内的魏氏血脉全死了,辽东郡那边也还有魏哲呢。
反正在魏宣看来,玄莬境内的魏氏儿郎加在一起也没有魏哲一个人重要。
只要他在,魏氏未来就有希望,至于其他人都可以牺牲……包括他自己。
魏宣是这么想的,也是真的这么做的,当即就令家兵守住坞堡各个出口。
毕竟态度不够坚决,那就是没有态度。
即便眼下侯城魏氏只有一个旁系离开,消息传出去也会变了样子。
或许消息传着传着,就成了魏宣带着魏氏的重要人物逃到辽东郡去了。
谣言猛于虎,孟子尚且无可奈何,魏宣就更没有办法了。
所以他只能以最决绝的态度,从根本上斩断谣言的来源。
即便这样有可能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他也愿意赌一把。
事实证明,魏宣的做法确实十分明智。
在当下这个特殊时间段,他几乎就相当于玄莬郡的安全风向标。
于是当魏氏坞的消息传出之后,本来躁动不安的侯城县很快便平静了。
其他玄莬五县亦是如此,虽然依旧恐惧,但总算恢复了镇定。
可以说魏宣完全以一己之力稳住了玄莬六县的人心,替魏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然而此刻在官道上疾驰的魏哲对此却一无所知,依旧风尘仆仆的朝玄莬郡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