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虎子无犬父
相比于目光短浅的辽东郡吏们,侯府诸掾属显然就要理智多了。
当魏哲做出决定之后众人很快便集思广益起来。
只见戏志才眉头微皱的首先开口道:“敌虽分三路而来,但亦有轻重缓急之分。眼下局势当属西盖马最为危急,次为上殷台,再则为高显城。”
汉时高显县其实就是后世的辽东铁岭市位置,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西部为辽河平原,地势平坦。
辽东鲜卑人战力虽强,但三千骑尚且不足以破城。不过如果任由素利所部在玄莬境内肆意掳掠,裹挟汉民,后果就不好说了。
可即便如此,辽东鲜卑这路也已经是危险最低的了。
而见戏志才这么说,对面的国渊顿时有了想法。
“听闻辽东属国长史阎子昂熟谙鲜卑之事,君侯可令太史都尉出塞击胡,以此君为向导,当能解高显之危。”
此言一出,一旁的孙邵当即附和道:“此言甚是,东部鲜卑内乱已久,彼此早就厮杀不休,素利、弥加、阙机虽都自称东部鲜卑大人,然皆是虚有其名罢了,君侯或可命阎柔挑拨弥加、阙机两部出兵攻其本部,如此素利必退。”
魏哲闻言顿时忍不住微微颔首。
换做是别人或许会迷路失期,但有了阎柔这个草原活地图就不同了。
况且辽东属国出塞击胡正好可以绕过辽泽,看似绕了圈子,但实际上却能大大减少路上的时间。
一念至此,魏哲果断手书一封,随即便令亲兵火速传令。
不过接下来在打扶余人与高句丽人的问题上,众人却又产生了分歧。
只见氏仪眼神认真道:“高句丽人显然有备而来,况且对方还有两万大军,若是先救上殷台,则西盖马城必破。届时若高句丽人裹挟城中汉民至上殷台,与扶余人前后夹攻,大军恐有全军覆没之忧。”
然而孙邵却不同意他的看法,只见他当即反驳道:“正因高句丽人有备而来,敌军人多势众,方才更该先救上殷台。子羽可曾想过,若是高句丽大军转攻为守又该如何?”
不待氏仪回答,孙邵便一脸严肃道:“届时我军不能速胜,西盖马纵然保全也不过平安一时。一旦大军被高句丽人拖住,待扶余人破城之后南下与高句丽人前后夹击,我军必十死无生。”
不得不说,孙邵考虑的确实周全。
毕竟扶余步骑不过万余人,相比高句丽大军而言确实要好打一点。
然而氏仪说的也不无道理。
正因入寇的高句丽大军最强才应该先救西盖马,否则晚了就来不及了。
一时间魏哲那叫一个头疼。
他算是明白为什么袁绍有那么多谋士,但还总是选择错误答案了。
原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答案都有道理,区别只在于谁是最优解罢了。
于是在思量再三之后,魏哲终于做出了决断。
只见他面色坚毅道:“令赤骨部、乞塔部即刻赶赴上殷台待命,待我大军赶到,共灭扶余。”
是的,在西盖马和上殷台之间魏哲终究还是选了后者。
不是他不相信氏仪,而是魏哲比氏仪更了解高男武那个老狐狸。
高男武那厮精心策划了这个局,恐怕还真会给特意留下后手。
届时若西盖马城下的两万高句丽大军坚守大营不出,那魏哲可就坐蜡了。
转道去救上殷台?那汉军就成了疲兵,并且进退失据。
强攻?那就正好如了高句丽人的愿,最后恐怕自身都难保。
即便那个时候高句丽大军在战场上小败,但在战略上他们却已经胜了。
魏哲甚至觉得这才是高男武隐藏的杀招,至于其他都不过是遮掩罢了。
对此戏志才也深以为然,不过他却有些别的想法。
“上殷台固然要救,但西盖马却未必要置之不理。”只见戏志才踱步来到墙上悬挂的辽东舆图前指着高句丽的位置道:“可令乐浪诸营屯兵跨过浿水,大造声势劫掠高句丽,分散其精力。另外命魏慕华率船队奔袭国内城,或可迟滞高句丽攻势一二。”
毕竟这次入寇的高句丽五部权贵都在国内城,他们多少应该会有些顾虑。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西盖马城要能撑得住。
毕竟所有的调动都是需要时间的,就看西盖马城能不能坚持了。
想到这里,魏哲当即不再犹豫,便依此计而行。
见魏哲都这么说了,国渊等人自然不会再多做废话。
半个时辰后,便见一身劲装的魏哲带四千郡兵呼啸而去。
……
与此同时,玄莬郡高句丽县。
太守府内,玄莬太守卞毅只感觉日了狗了。
明明是魏哲惹的祸,为什么倒霉的却是他?
只见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后院中来回走动着。
“怎么样,襄平那边有消息了吗?”刚刚入内的主簿廖波闻言忍不住苦笑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