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t中便不再着重培养公主,任由她们自行发展。早些年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圣人会无子。等这两年,朝臣发现圣人年四十了,又体弱多病,说句不敬的话,那是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驾崩了,这才开始急了起来,将目光放在了宗室以及几位公主的身上。明德皇后对长宁公主的教育很成功,至于她那姑母——不提也罢。阿翁过去忙于朝政事,对子女的关注并不多,如今提起来都有无尽的怅然意。可一步错,步步错,缺失的时光是补不回来了。
他们家有意支持同安,可阿翁从来没有提过要教同安。她毫不怀疑,如果姑母生了儿子,家中立马就会将同安抛弃。同安的用处是什么她的用处又是什么为什么等待她们的只能是这样的命运
“到时候你搬来与我同住吧。”同安不知道长孙微云心中的忧虑,在那里畅想起了未来。她也没时间去想面目可憎的长宁,抚掌笑道,“你我再现神文年间的佳话。”“神文”是太宗时的年号,太宗惯用女史,虽不似外朝有品秩,不过时人都号曰“内相”。
同安想得很是美好,长孙微云双唇紧抿着,到底没有去泼冷水。
她盯着桌上的宣纸,重新拈来了毛笔,可那书院的戒律怎么都抄写不下去了,落在纸上的,只有“何日东君传凤旨,一朝管领玉京春”这一行字。
同安见长孙微云埋头写字,没忍住起来看了看,但是扫了一眼,她便失去兴趣了。不管是经文还是诗赋,落到了她的脑子里都变成了一只狠狠将她锤得面目全非的巨拳,她这辈子都无福消受。
-
几日后,被罚抄的众人将东西都交到老夫子的手中了,而奉天县崔缇犯事的消息,也落到了众人的耳朵里。这里学子大多是勋贵士族家的,族中自然有人在朝为官,而他们日后也要走上那条路的,顿时支棱起来到处打听。等到了消息,才会心地“哦”一声。
孟彤管贴着长宁小声说话:“这事儿怎么处理的按照行刺”
长宁笑说:“崔缇怎么可能认下这事情只能实话实说了。他做事情还得小心,不能把京中那位拉下水。毕竟他还指望着日后京中将他拉拽回去呢。”
孟彤管很是不平:“只是被罢黜真是便宜他了。要是起复了,那就是个笑话了。”
长宁轻描淡写道:“没这个可能了。”崔缇之事告一段落,那让她回京的消息大概也会回来了。“你是打算留在书院,还是回长安去”在某意义上,昆山书院也是个交际的地方。
“我想回京。”孟彤管不假思索道,她看着长宁,又笑了起来,说,“昆山书院对女郎的约束要少些,其实就是将我等看低了。我不像你,有诸多不得已。我来念书,自然也要有个结果,不可能半途而废了。我要叫人知道,我孟彤管不会比谁差。”
长宁对孟彤管这番剖白很赞赏,她说:“书院的大考最迟在六月底,也不算久。”她也有心留到大考后,但是崔缇这事情发生得很不凑巧,她多半是要回京的。
果然,不到一旬,长安便来人了,请长宁公主,同安公主回京。
这才在书院过完了端阳节没多久,便要离开了。
两位公主一走,京中又有勋贵家的送信到。他们倒是不会让族中郎君如何,却要念书的娘子们也快些回去,毕竟在他们的眼中,女郎来此就是为了交际,没指望她们学出什么名堂来,毕竟又不能参与贡举光耀门楣。不过大多数女郎还是很争气,愿意留在书院中。山长虽不会主动插手各家事,可要是学生们愿意留,他也会做这个主,将那些传信的家奴都给顶回去。
-
院中。
长孙微云的桌上放着一封家书,上头字迹很是熟悉,是她阿翁亲笔写的,要她中断在昆山书院求学的日子,早些归府。长孙微云盯着那封信许久,才沉默着将它折叠,吩咐婢女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书院。
她阿翁其实是个很独断的人,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