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海外的投资爆雷,国内有和他一起投资被骗空资产的,也把这口锅结结实实砸在他头上,柳任农想说这事和自己没关系,可惜压根没人愿意信。
\t\t\t\t\t\t\t\t\t', '\t')('\t\t\t\t
这也和他早年间干了不少亏心事有关。
那时候人家信他是名导,他参与的项目,不少人都积极跟着投资,拍电影他根本不愁投资,等着给他送钱的投资商太多,可以说他既不缺钱也不缺名。
那真是一段让他记忆深刻、至今仍在回想的好时光。
虽然恨他的人也很多。
譬如苗植,苗植估计一直惦记着年轻时候被他抢走的那个奖项,但柳任农觉得,那不是抢,只是他运用合理手段去丰富自己的荣誉,苗植只知道拍电影,却不知道,拍电影这个词的含义很丰富,不是仅仅会拍就足够的。
还有人觉得他不像导演,没有属于名导演的风骨。
柳任农却觉得那群人太幼稚,目光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不知道,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导演圈子永远是一个名利场。
搞不到钱的导演没资格拍戏,这是很浅显易懂的交易。
他靠着年轻时树立的这份信念纵横整个电影圈,该拿的奖他拿了,鲜花和荣誉他也收了,看着同行们越混越惨淡,要么没戏拍,要么在投资人那里毫无话语权,要么就是票房可怜到被年轻导演狠狠打压。
像张治珍那样的,柳任农只觉得发笑。
两人名义上关系不错,柳任农私下里却觉得,张治珍根本放不下所谓名导演的架子,仍然固执着他那老一套,拍一些逻辑不通的戏。
临到老名声毁得差不多了,观众不爱看他的电影,投资商也不敢投,他反而和蠢猪上身似的责怪观众,把不该得罪的人全部得罪得彻彻底底。
但张治珍日子还能过,还能顶着一张老脸对后辈指手画脚,柳任农从前觉得张治珍这样太难看了,根本没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日子要比张治珍难看无数倍。
他到底是怎么混到现在这一步的?
柳任农偶尔也会反思,却实在反思不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只能说,他整个人生的大坠落,都和陆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次听说陆煦这个名字,对方只是个毫无名气的小咖,电视剧演员初闯电影圈。
在电影圈混,演员们大多要拜码头,背靠哪家经纪公司,被哪位大咖提携,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陆煦显然属于什么都没有的那一类,只是在电视剧圈攒足了名气,贸然就闯进来了。
这种演员一般在电影圈混不了太久,之后还是会回去拍剧,柳任农接触过太多,包括他导演的剧组里也有这样的演员。
对方和剧组基本是互惠互利,剧组要借他的热度和人气,他则借剧组刷资历。
结果陆煦的第一部《诡诈》就小爆了,海外票房更是高得惊人,一部片子挣了几十个亿,电影上映后近半年,圈内都流传着《诡诈》的传说。
几千万成本赚几十亿,这种奇迹电影圈属实不多。
陆煦自然因此留在了电影圈,之后的《青春之羽》更是以小博大,以更低的成本收获了近20亿的票房。
但那时候的陆煦对柳任农而言仍不算什么,齐笛脾气大不好相处,但只要他签在自己工作室一天,出了什么状况,柳任农都能护着他。
倒不说他生性善良,愿意一直不停给齐笛擦屁股,而是齐笛这种明显有缺点的才能老老实实捆在工作室,他很难往外跑,别的经纪公司也不会接收。
毕竟齐笛身
\t\t\t\t\t\t\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