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292节(2 / 2)

“究竟看哪部?”——这是首日即有意向观影的观众问出的问题。

相对来说,春节档出诈骗片的几率更低一些,却同样会有难看得要死的片子故意安排在这一档期,诈骗一波票房之后迅速跑路。

最为隐蔽的是那些宣称同题材、同规模的续集,上一部花团锦簇,这一部用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成本和水准骗观众拿到高票房。

即使陆煦眼下频繁拍电影、正式成为了电影圈子的一员,他却不得不感慨——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观众并不容易。

明明是花钱买的电影票,却会被各式各样的营销收割,有时候是欠了某位导演一张电影票,有时候有责任拯救即将灭亡的某个电影题材,有时候前脚支持某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后脚却被电影的出品方、制作方及其他各环节的重要人物背刺。

电影票房如火如荼,一片长虹的时候,这是“电影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而当票房一片冷清、使出各种招数也无法让观众去支持某部电影的时候,则是“现在的观众怎么都不看电影了?”

更不必说,观众本身没有选择权。

从前电影市场火爆的时候,十部里还有那么两三部观众爱看的电影,到了现在,则是挑遍整个档期都未必有一部符合心意的。

甚至有时候,观众去支持自己爱看的电影也会被说教,所谓“观众怎么都不爱看电影了?”,从本质上说,其实是“观众怎么都不爱看‘我拍的/我演的’电影了?”

就以陆煦自己为例,正式拍电影的这几年,递到他手里的本子质量越来越差了,按理说,他在电影圈的咖位日益提升,能接触到的剧本质量应该越来越好才对。

那种比较有趣的、独特的剧本越来越少。

前些年电影市场依然火爆的时候,观众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同样养活了一批本不该获得高票房的剧组,在那时候,不少电影人对待观众的态度是很傲慢的。

而当潮水散去,观众开始变得理性、开始有选择地去看电影时,这些电影人无法再生存下去,就开始崩溃、跳脚。

木琅导演对陆煦说过

\t\t\t\t\t\t\t\t\t', '\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