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29节(2 / 2)

他学了维修的技术,他去社区当志愿者,他每周去图书馆读书,他成了被小女孩信赖的叔叔,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可日子确实过得更好了。

\t\t\t\t\t\t\t\t\t', '\t')('\t\t\t\t比江霖和黄路宁两个角色——虽然两人性格中都有散漫的元素,可因为黄路宁重活过一世,他比江霖要更乐观些。

他的乐观也改变了身边很多人。

穆迁注意到,每次陆煦拍完他的戏份,金木眼睛里都有笑容。

《18岁那年》这个剧本的内核是温暖的,故事围绕黄路宁一家展开,讲述他日常生活中的喜和悲。

在这个剧本里,黄路宁自身就是温暖的存在。

而陆煦——当他在片场投入演绎这个角色时,镜头之中,他整个人都仿佛在发光。

黄爸黄妈不要求黄路宁大富大贵,只想他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过完一生,这辈子的黄路宁正是顺着这样的人生轨迹走下去的。

“神奇。”穆迁感慨道。

陆煦参演的剧他看过好几部,《天子》和《识骨之途》都看了,只能说,黄路宁是一个隐藏在人群中的平凡角色,不是帝王将相,也不会锋锐得如同一把利刃,陆煦偏偏驾驭得游刃有余。

他一大早起来赶车,在舍不得开空调的中巴上一缩一缩地啃着包子,包子冒着热气,吃完之后他把自己团成一圈,直接睡着了。

他去哪儿都炫耀式地发一张照片告诉家人自己过得很好,可镜头之外,是一整天的辛苦劳累,这些他一句都不会说。

陆煦不是那种爱炫技的演员,比如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动作展现自己的不同,或者说,黄路宁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适合运用技巧的角色。

他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哪有什么技巧?

穆迁可以从陆煦演绎的黄路宁身上看到很多人的影子。

从18岁开始,他住的这条街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人拆迁了,有人攒了钱,去隔壁街道买了套大房子,黄路宁虽然没能成为大富豪,却踏踏实实地过上了比上辈子更好的生活。

至少,当父母年老的时候,他还陪在父母身边。

上辈子不敢表白的女孩,他去表白了,虽然只收到了拒绝的结果,但他不至于后悔——有些话年轻的时候不说,再想说就来不及了。

有时候,一分别就是大半辈子。

《18岁那年》的最后一场戏,金木没有写成“这只是黄路宁的一场梦”,这样对黄路宁很不公平,这场戏是40岁的黄路宁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辈子,母亲就是这个时间过世的。

自那以后,他的人生才开始充斥着悔恨。

父母在和父母不在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一场戏里,黄路宁飞奔回家,在楼梯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邻居们叫他慢一些,他都不敢听,耳边呼啸着风声,鼻腔中呼吸的声音十分清晰,大脑是空白的,心脏是忐忑的,因为不明白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可当他推开门,吹进屋内的风让窗帘散开,阳光倏然间倾泻在地板上,看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灶上炖着牛肉,咕嘟咕嘟香气满溢。

黄路宁不由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克制住狂奔之后的喘气,再慢慢走近厨房,推开门——

门却自里面先打开:“早上刚买的牛肉,快洗了手来吃!”

母亲的手苍老却温暖,让黄路宁不由鼻头一酸。

最后一个镜头,穆迁给了窗外的阳光。

从这一刻起,这不再是一座充斥着遗憾

\t\t\t\t\t\t\t\t\t', '\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