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走进不科学> 第49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98节(1 / 2)

“第四块区域有明显的分界,在分界线上发光最强,后逐渐变弱……”

“第五块表现为过渡区域,即原先的法拉第暗区……”

法拉第一边观察一边叙述,语气隐隐的有些颤抖。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大致能猜到实验现象会比较有冲击力。

但如今看到这排列分明的六块区域,他的心中依旧遏制不住的冒出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在12年前,他真的以为辉光管中只有一块法拉第暗区而已……

他就像一位鱼汛期丰收的渔民,在某片滩涂抓到了一条鳗鱼。

他大致能猜到那个方向的海里或许能找到更多的鳗鱼,但他却看上了另一个方向的墨鱼群,于是放弃了这里。

没想到随着精度的提高,别说光线之后的‘深海’了。

连法拉第暗区这块原先被他以为‘仅此而已’的滩涂附近,实际上都埋藏着一头头的野生大黄花鱼……

而另一边。

看着疯狂记录着现象的法拉第等人,徐云的表情则依旧相对淡定。

他在后世不止一次的做过辉光实验,对于现象本身其实依旧见怪不怪了。

而且实际上。

辉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区域不是六块,而是七块……或者说八块。

其中第一块叫做阿斯顿暗区,它是阴极前面的很薄的一层暗区。

在原本历史中。

它要到1968年的时候,才会由f.w.阿斯顿于实验中发现。

在这块区域中,电子刚刚离开阴极,飞行距离尚短。

它们从电场得到的能量不足以激发气体原子,因此没有发光。

紧靠着阿斯顿暗区的则是阴极辉区。

由于电子通过阿斯顿暗区后已具有足以激发原子的能量,因此在阴极辉区恢复为基态时,这片区域就发光。

后面则分别是克鲁克斯暗区、负辉区、法拉第区域以及正辉柱区。

至于最后一块没被法拉第发现的区域嘛……

它其实是两个小区间的统称,叫做阳极辉区和阳极暗区。

这两个小区域形成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只有在阳极支取的电流大于等离子区能正常提供的电流时才出现。

因此它们在放电现象中,一般都不会被视作常见区域。

而在以上所有的区域中,最重要的是正辉柱区。

这块区域中的电子、离子浓度约10^15~10^16个/m^3,且两者的浓度相等,因此称为等离子体。

实际上。这部分区域对于辉光现象本身而言可有可无,在短的放电管中,正柱区甚至会消失。

但在衍生领域,这玩意儿却骚的不行:

近代微电子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涂覆、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物理,核聚变、等离子体推进、电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全都和它有关系……

同时这些技术和正辉柱区的关联不是那种稍微沾边的边角毛,而是实打实的基础研究支撑之一。

当然了。

目前的法拉第等人还不知道这些区域在今后会造成何等大的影响——他们甚至连第七块区域都没被发现呢。

受时代视野的影响。

他们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些什么,又让这个时代一百多年后的高考难了多少分……

记录好相关数据后。

法拉第、高斯和韦伯三人,便就地讨论分析起了现象。

只见韦伯的目光紧紧盯着真空管,这位物理学史知名的倒霉蛋之一此时展露出了他敏锐的判断力:

“第一块暗区要比第三块暗区黑上许多……比法拉第暗区……还是要黯淡不少。”

“但这一带明显被施加了电动势,也就是说硬件设备、‘场’的强度都是一致的。”

“那么出现暗区的原因,恐怕就剩下了一个……”

说到这里。

韦伯不由抬起头,与法拉第、高斯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道:

“能量!”

一旁的徐云闻言,目光微不可查的一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