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分卷阅读65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分卷阅读658(2 / 2)

当外国人看见毛毛虫吐丝结茧只觉得恶心的时候,我们发明了亮丽的丝绸;当外国人烧出陶器觉得就够用了的时候,我们改变了火温和泥土,做出了精美的瓷器;当外国人将味道苦涩的生姜弃之敝履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个东西可以替代昂贵的香料消除腥味;当外国人面对种种难以下咽的动物植物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火的魔法”将其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当外国人面对各种毒物敬而远之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什么叫以毒攻毒;当外国人觉得麻烦将粪便到处乱丢的时候。中国人却将这些肮脏的东西收集起来变废为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勤劳聪明的华夏先人,才能创造出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

之所以胡卫东在这么重要的科技大会上扯出吃的话题,主要还是因为他对中国日后口粮问题的深深忧虑,如今中国的人口增长太快了,而且考虑到一胎制的巨大副作用,即使二战结束之后,胡卫东也不打算搞一胎制来踩下人口增长的急刹车。

可是二胎制的见效不可避免地会慢很多,因此未来的粮食压力必然比历史上更大,而化肥农药和水利建设增产的潜力已经相对有限,农业生产这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即将结束。在耕地面积很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唯一的希望只有种子,无论是高产的新型作物,还是现有作物的高产良种,都是中国所急切需要的。

新物种的发现和驯化利用需要时间。而且胡卫东也不记得历史上后世曾有改变世界的重要新型作物被发现。因此重点始终还是放在现有作物的内部挖潜上。除了理论上具有无限潜力的辐射育种之外。胡卫东还要求童第周等国内顶尖的生物学家开始对水稻等主要作物进行基因测序,为日后开展转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础,这项工作技术门槛其实并不像外行人以为的那么高。却很费人力和时间,所以越早开展越好。

胡卫东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穿越前转基因的事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因此他也曾经利用闲暇了解过一些情况。在胡卫东看来,转基因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看你怎么做,而中国农业的具体情况与西方大不相同,因此绝不能够简单地效仿人家的研究路线。

比如西方农业、特别是美国的农业都是大农场、高度机械化的模式,因此它们转基因的重点放在了提高作物抗虫抗病的能力上,因为抗灾能力相对不足恰恰是机械化农业的最大弱项,为此他们甚至将部分动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的基因中。这无疑是非常不安全的,但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他们种植的作物大部分都是用作牲畜饲料或者榨油以及其他工业用途,很少直接食用,因此安全性的要求便可以相对放宽一点,但中国的作物之中大部分都是要直接拿来填饱肚子的,安全性的要求就必须更高才行。

就好比美国允许在猪饲料里加瘦肉精,是因为猪肉之中瘦肉精残留不多,而美国人不吃瘦肉精很容易蓄积的动物内脏,所以问题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中国。如果也允许在猪饲料里加瘦肉精,那就非出大问题不可,因为中国人是吃动物内脏的……

而且中国农业人力充足,抗灾救灾(防灾姑且不论)能力比起地广人稀的美国强得多,而吃饭的压力却远比美国大得多,因此中国作物的抗虫抗灾能力远不如单产重要,而很显然,动物的基因对于后者几乎不会有任何帮助,引进高产植物的基因才是正确的思路,例如后世袁隆平院士就提出可以尝试将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c4植物的基因引入光合作用效率较低的水稻、小麦等c3植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