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分卷阅读4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分卷阅读460(2 / 2)

直到这一年的5月2日,苏联军队才在上级的密令下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结果不出意料地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随即以此为借口废除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5月14日,苏联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逼近曼诺海姆防线,比历史上晚了一年多的苏芬战争终于爆发了……

注1:因为在苏联人的眼中,整个西方都是他们的潜在敌人,因此在国力发展到足以与整个西方抗衡之前,他们还是不愿过分刺激西方列强的,所以这个阶段苏联的扩张主要还是为了国土安全方面的考虑,而非是单纯的对于土地的贪婪。甚至冷战之后也是如此,苏联对于西方一直十分恐惧,强硬的姿态和扩张的国策不过是强装出来吓唬西方罢了,只要西方态度一强硬,苏联立刻就怂了,这一点从古巴导弹危机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不过俄罗斯文化中对于土地的贪婪也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与西方更倾向于采取盟约或者傀儡化来获得战略屏障或者缓冲的间接控制手段相比,苏联更倾向于直接将其并入版图之中,这一点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开始改变。

第五百三十九章苏芬战争(中)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自知无力单独同一个大国对抗,它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芬兰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国牵连的战争,芬兰可以指望从进攻芬兰的大国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芬兰军事当局计划,依靠曼纳海姆防线牵制并消耗苏军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

但即便如此,若不能够抵挡苏军一段时间,外援也是根本无济于事的,芬兰在拒绝苏联的无理要求之后估计到苏联可能大举入侵,就未雨绸缪地提前开始了全国总动员,并在卡累利阿地峡疏散居民,坚壁清野,作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到战争开始时,芬兰陆军已经扩充到了15万人以上,另有预备役人员30万、后备役“民卫军”10万以及妇女服务队10万。但芬军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而且型号较旧。

但芬兰举国上下却无不同心抗敌,甚至芬共成员也大多站到了本国政府一边,拿起武器对苏作战,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民族感情压倒了意识形态的赤色组织。不过这也因为之前一部分芬兰**人前往苏联之后却反而被苏联国内愈演愈烈的“大清洗”所镇压,增加了芬共对苏联的不信任感;另外更因为芬兰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清廉而高效的政府。国内不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阶级的差别也明显缩小,因而缓解了社会矛盾,赢得了国内人民的普遍拥戴。

此外,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但芬境纵深地区公路网发达,有数条铁路与边界平行,便于物资运输和兵力机动。而苏方一侧的卡累利阿地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