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9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98(2 / 2)

陶文,是刻写在陶器上的文字,也就是黄帝时代到夏王国末期一千余年的文字形态。虽然,这一时期也有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大禹铸九鼎,镌刻九州之图并记物产贡赋的青铜文字。但是,由于这种青铜文字不是普遍的书写形态,故此,这一阶段的文字被史学界认定为“陶文”时代。

甲骨文,是殷商初中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后世称为甲骨文。这一文字系统,是已经被地下发掘证实了的第一个有实物遗存的中国文字系统,其已知总量大约有三千余字,今人能辨识者有一千余字。甲骨文的最大缺陷,一是只见于王室占卜,而不见于普遍书写;二是没有统一书写形式,字随材料、技法等因素随时而变。甲骨文的普遍意义,在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就是甲骨文的文字形制,是当时社会的权威字形。也就是说,其他社会阶层在其余材料上书写刻画的文字,一定是以王室甲骨文为范本的。

金文,是殷商后期与西周时期数百年所使用的文字,因镌刻于青铜器之上,被后世称为金文。与此前文字相比,金文有三个历史变化:其一,文字数量有很大增加,一件铜鼎往往可以镌刻数百个文字。后世发现之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其二,因铜器不易损毁,故其在传播方面优于甲骨文。其三,金文之书写形式已经相对简单,有了初期相对一致的书写风格,比甲骨文容易学习。

史籀文,是西周晚期与春秋早中期的文字。因为这一文字体系,是周宣王时期一个叫做籀的史官奉命整理出来的,是大约九千余字的官方制式文字,所以称为“史籀文”。这一文字体系,当时被铭刻在一系列石鼓之上。后世的唐代发现了十面石鼓,每面石鼓上都刻着一首《诗经》风格的四言诗,被确证正是这种文字。故此,史籀文又被后世称为“石鼓文”。

上述各个阶段,是战国之前的文字发展概况。

(2)春秋战国两大时代的文字演变

自春秋中后期开始,华夏世界的文字体系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当时的两个基本事实,决定并推动了这样的发展。

一个基本事实是,社会生活的丰富与发展,新的书写材料的多方发现,既产生了经常需要文字传送信息的强大而普遍的社会需求,又给这种需求提供了现实材料的可能。于是,人们在多种材料上书写刻画文字,就成为普遍现象。各人写法不一,又渐渐导致文字以多种多样的简化方式出现。一定区域的人众,或某个诸侯国,若对某种简化方式有了认同,便构成了这一区域、这一国家特定的文字写法。这种由各个国家、各个地区认定的特定文字,渐渐增多,谁也干涉不了谁。于是,渐渐形成了华夏文字在事实上的多元化现象。

另一个基本事实是,西周王权已经在事实上衰落、解体以至崩溃,诸侯分治争霸,互不统辖。故此,属于天下“文教”的文字使用,没有一种统一的政权力量可以规范。天下文字的演变,事实上进入了自由放任的历史阶段。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文字自由化,呈现出两个基本趋势。一则,各大国各地区文字的数量都有很大增加,发明创造出许多既符合实际需求,又符合华夏文字特质的新文字,使中国文字的表意功能在这一时期惊人地丰富起来;二则,书写简化形式多样化,书写材料多样化,使文字字形的差异越来越大,“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已经成为普遍的历史事实。这一趋势发展到战国中期,已经在战国强力竞争的潮流中,简化为以七大战国文字为主流的七种文字形态。

到秦统一中国,以七大战国分别论,其文字形态基本分为两种情况。

一方面,秦国文字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史籀文,为华夏文字正统,但是字形最复杂。后世王国维在其《史籀篇疏正序》中,有考证云:“《史籀》一书,殆出宗周文盛之后。春秋战国之间,秦人作之,以教学童……秦人作字书,乃独取其文字,用其体例,是《史籀篇》独行于秦之一证。”这就是说,直到战国末期,秦国的文字一直以西周的史籀文为基础,至少没有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山东六国的文字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形态,各自简化流变不一,字形相差很大。在山东六国之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因同出晋国而被称为“三晋”的魏赵韩三国,文字基本相同;燕、齐、楚三国,各自差异最大。

这就是秦帝国统一之际的文字状况。让我们以一个字——马,来看当时文字的差别。

我们先来确立华夏正统文字形态,史籀文的“马”字写法。。

再来看看,秦字的“马”。,与史籀文相比,字形相同,写法略有简化。

再来看三晋魏赵韩三国的马字。,今天的我们已经完全无法辨认了。

再来看齐国的马字。,非常复杂。

再来看燕国的马字。,好像是天上飞鹰之下的人在骑马。

再来看楚国的马字,好像有水上行船的意味。

面对差异已经如此之大的文字形态,秦帝国应该如何统一文字呢?

(3)秦帝国统一文字的实际过程

依据历史实践,秦帝国统一文字,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文字基准。也就是说,以哪一种文字为统一基准。最后的决断,是以继承了华夏文字正统——西周史籀文的秦国文字为基准,统一天下文字。

第二阶段,核定天下现有文字总量。因为,统一文字的基本点之一,是必须保留春秋战国以来大量创造的新文字。否则,文字统一了,表意功能却因文字的减少而大幅度衰退,这样的文字统一,是无法巩固并持续的。所以,必然的基本程序之一,是对各个国家现有的文字总量仔细甄别遴选,确定保留的文字数量和具体字形。

第三阶段,书同文——给所有的文字规定统一而明确的写法。这是文字统一的最核心环节,也是最困难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核心,则是对山东六国所创造出来的已经远离华夏正统文字特质的新字,怎么样才能以接近于华夏正统文字特质的形态写出来?因为,就实质而言,这几乎接近于再创造。

但是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98在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