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88(2 / 2)

“投石”,是什么游戏?

至今,关中仍然流传一种民间游戏“打官”——用石头或砖头瓦片,击打数十步之外耸立的一排砖头,能准确打倒中间最高大者为胜。考察民俗之源流,这种游戏的久远根源,显然在于“投石”。投石的根源,则在于更古老的“击壤”游戏。也就是说,投石游戏是一种抛掷石头击打目标的游戏。士兵们能将石头轻易地掷出目标之外,说明身体力量已经大大增加了。对于一支六十万人的大军,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寻常将领忽视的细节。可是,王翦偏偏抓住了这个细节,将其看做一个重大标志,宣布秦军已经可战了。

第二阶段,楚军长期不能攻克秦军营垒,向东部地区转移撤退。

关于楚军东撤,史书记载很简单:“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这则简单的记载背后,隐藏着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楚军多经挑战,但却无法攻破秦军壁垒,也找不到更好的破秦军之法;其二,经长期对峙,楚国高层与楚军内部已经发生了某种重大变化,导致楚军无法继续对峙。

楚国最大的变化,可能是三个方面:一是楚王负刍及老世族集团,对项燕集团开始怀疑猜忌,既怀疑项燕作战不力,又顾忌项燕势力坐大。二是世族封地与楚国王室的后勤支援不能保障,或有意掣肘,或有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总之,导致了楚军粮草缺乏。三是楚军中的各个封地私兵集团,对项燕产生了种种严重质疑,导致楚军号令难以统一,使项燕统帅部无法坚持长期对峙。

在这样的重大变化下,项燕若要长期抗秦,只有退兵另谋出路。后来的事实证明,楚军统帅项燕部署大军东撤,其目的正在于退至淮南发动政变,拥立新楚王继续抗秦。从后来的事实看,项燕的“乃引而东”,实际是设定了这样一条退兵路线:

楚军从与秦军对峙的淮北平舆、寝城地带脱身——向东部转移——经蕲县(大泽乡所在县,今日安徽省蕲县地带)向东南——再进入寿春(郢都)地区——发动政变解决楚国政权问题——再退至江淮之间或江南山水间,与秦国继续周旋。

从对峙状态退兵,历来是兵家大忌,必须秘密进行。

所以是大忌,在于撤退一方必然招来另一方的大举进攻。强势一方的撤退,尚且可能混乱战败,弱势一方更是危险。惟其如此,能从胶着对峙的状态下安全撤离,是一种很难掌控的军事艺术。实践证明,项燕的撤退未能逃脱难以避免的厄运。

第三阶段,王翦大军强力追击,大败楚军,杀项燕。

一直耐心等待战机的王翦,没有放过这一战机,立即发动了猛烈进攻。

背后的事实是,秦军所以没有被秘密撤退骗过,是秦军的斥候侦查力量一直在严密监控着楚军的动态。从进攻实践看,秦军在全部出动猛攻的同时,王翦还部署了一支精锐力量专一追击项燕主力,这就是史料记载的“令壮士击”。所以如此,在于王翦深知,放走项燕,平定楚国后患无穷。

结果是,追击到蕲南地带(蕲县以南),这支秦军精锐包抄了项燕统帅部的残余力量,并最终杀死了项燕。《秦始皇本纪》提供的另一种说法是:项燕从战场突围而去,进入淮南,拥立昌平君为新楚王,继续抗秦之战。直到第二年王翦大军攻破郢都,并追击这支最后的楚军,杀了昌平君,项燕才自杀。

分析对比两种不同记载,《王翦列传》应相对可靠。因为,若项燕突围,不入寿春发动政变,则无法拥立新楚王。新楚王(昌平君)与郢都楚王负刍同时存在,是所有集团不可能接受的。昌平君被立为楚王,即或是事实,也可能是项燕余部在寿春(郢都)陷落之后,以项燕名义拥立的,最后也被秦军击杀了。

项燕被杀,宣告了秦军在主力战场上的全面胜利。

第四阶段,秦军乘胜进军,占领楚国全部城邑。

这一阶段没有大战,但是时间却历经大半年之久。

这说明,秦军对地域广袤的楚国各山地、河谷、城邑隐藏的残余军事力量,采取了与解决赵国、燕国不同的方略,是一城一地清理的,是认真对待的。与此同时,秦国政治盘整也紧随其后,立即在楚地设置了新的郡县。耗时虽久,却给后来进军岭南平定百越,创造了稳定的根基。

第五阶段,俘获楚王负刍,最终平定楚国。

公元前224年,王翦蒙武大军才开始包围寿春(郢都),发动进攻战。也就是说,王翦大军在主力战场获胜之后,采取的进军方略是:先地方,后都城。当然,必备的条件是郢都已经被分割包围,楚王的残余力量不可能突围而去。

公元前223年,寿春(郢都)被攻破,楚王负刍被俘,宣告了楚国的正式灭亡。

之后,王翦大军继续进军岭南,平定百越。秦军进军岭南,是中国创建统一文明时代的最大历史事件之一,也是历来被忽视的历史事件之一。故此,后面的统一文明部分将专门展现其历史过程,这里暂且略过。

楚国灭亡的原因值得重视的有:

楚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推行变法浅尝辄止,始终没有解决封地治权问题。

楚国世族分治的两大基本权利——私兵制,独立赋税制,导致国力不能凝聚。

楚国末期的世族力量,至少还有五大集团:昭、屈、景、黄、项五大族群。

楚国的巨大潜力,隐藏于封地分治。楚国的长期衰弱,根源于封地分治。

灭国灾难当前,楚国庙堂政治多头化,阴谋、分裂与混乱交织;封地私兵作战效能极低,大军派系林立,军力不能有效凝聚。这两个方面,是楚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分治与集权的矛盾,一直是中国古典社会最主要的政治矛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88在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