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地方的,有地方代表,还包括新近在该地任职过的京官。
凡是跟议题相关的重要人员,基本上都会被召集到太极殿。
有时候人员太多,相关人员就在南华门值房里候着,议程到了再带进去。
朝议上皇上会详细询问相关人员,把该问题的来龙去脉问得清清楚楚,然后大家再各自提出意见
有时候议着议着就争吵起来,只要不拔拳相向,或者问候对方亲人,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朝议一般由经验老道的首辅,先是徐阶,后是李春芳主持控场,不至于失控。
有时候太子会亲自下场,给争论不休的话题一锤定音,把大家的议论收回到议题上来。
皇上即位后,恢复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
随着二月初一的事件发生,皇上干脆规定,每月两次的朔望早朝,改为黎明时分开始。
以前的早朝太早了,天都还没亮,黑灯瞎火的,感觉满朝君臣像是去集体偷鸡。
点灯点蜡烛?
你这知道这些油灯蜡烛多贵吗?
你开一次早朝,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败家子!
大明王朝,行的就是光明正大之事,就在黎明时分,大明皇帝在朝阳初升时,举行早朝。
早朝时间推迟了,但朝会时间要缩短。
皇上规定,文武百官朝拜皇帝后,朝会只进行以下几件事。
一是接见外藩使节,接受外藩国书。
二是宣布开战和停战、封爵授勋、公布新历法和新律法、任命从三品高级文武官员等重要事宜。
三是各省三司正使、巡抚、总督,以及驻外宣慰使、经略使、观国政使等文武官员,赴任前正式辞陛。
有简旨着立即赴任者不在此列。
四是皇上特旨在早朝上进行朝议的其它事宜。
除此之外,其余军国大事在朝议上评议决定。
王崇古捋着胡须说道:“皇上迟迟未定朝议章程,有时还援太极殿旧例。朝中许多人坐立难安啊。
老夫记得王凤洲上了一份奏章,有写到。
‘窃惟我祖宗功德莫盛于太祖高皇帝,德莫盛于孝宗敬皇帝。孝宗皇帝简素恬穆,后宫无偏私声艳之宠。
节俭敦谨御极十八年,贡献裁损殆尽,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以故圣聪日启、万几益练。’”
方逢时嘴巴撇了撇,没有出声。
王国光眉头一皱,“凤洲老夫子还是老调重弹啊。孝宗皇帝行辛稀简,昧爽视朝,退御经筵,咨询治道。呵呵,在他们眼里,孝宗皇帝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仁君。
可是而今的大明,不需要无为而治的仁君,需要的是革旧鼎新的雄主明君。”
跑题了!
张居正轻轻咳嗽一声,“四位,请继续看皇上拟定的《资政局及朝议会评议决策条目》,下面就是相关朝议之事。”
潘晟四人低头继续看。
第二条是资政局研究和决定提请朝议的议题和议程。
第三条是资政局讨论关乎大明全局的军国大事,并作出初步决策。
第四条在紧急情况下,如来不及召集朝议大会时,资政局讨论和决定本应朝议大会评议和决定之事,及时提交朝议大会以予确认。
第五条资政局按《国律》、上谕和相关流程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以及审定都察院、中军都督府给予文武官员的惩戒处罚。
人事即政治。
提到重要的官员任命流程了。
哗哗,室内响起潘晟四人翻页的声音。
他们快速翻到后面,找到推荐、提名和任免文武官员的流程。
以文官为例。
任免官吏分推荐、提名和任免。
正九品以下官吏,不需要以上三个流程,直接招录和任命就是。
正七品以下官吏的推荐、提名和任免,全部下放给各省布政司和六部诸寺,但需要报备给吏部。
中枢和地方各衙门根据光禄寺核准的官吏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需要增补编制,按照流程上报,光禄寺最后核准。
考试的终点是编制!
编制非常重要,没有编制,户部不会给你放俸禄和津贴的。
从六品以上官吏,由各布政司、各部诸寺铨政厅推荐,由吏部初步审查资格,通过后正式提名。
一般推荐和提名人选比缺额多一到两人。
吏部尚书主持召开部务会议,评议被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任命人选。
以部议形式上报内阁和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任命。
从五品以上官员,由吏部推荐、初审和提名,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评议提名人选,最后决定人选。
报备司礼监,没有被否决即可让吏部任命。
从二品以上官员,内阁总理主持召开内阁会议,推荐和提名人选,报资政局,提请朝议。
一般情况下,正从三品官员由资政局合议,呈请皇帝御准,即可决定。
从二品以上官员需经过朝议大会评议决定人选,呈请皇帝御准,即可正式任命。
免职流程差不多,各级提请免职,或者都察院通过弹劾案,按照类似的流程通过免职。
这只是行政系统的官吏任免流程,武官和御史司法官归戎政府和都察院管,是另外一套,类似又有所不同。
但最后高级文官和将领的任免,全部归到资政局和朝议大会上。
如此说来,资政、内阁总理和左右议政、尚书和正卿、地方巡抚;总戎政和五军都督;御史中丞和左右都御史、大理正卿,都需要朝议大会评议决定。
那朝议大会的权柄非同一般。
皇上这么精明又爱揽权的人,居然舍得放权了?
四人面面相觑。
我们是不是看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