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异度乐园> 第7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71节(2 / 2)

“黑客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她能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边像是走动起来,“这样吧……你直接问她好了。芙蕾!”

片刻之后,另一名女子接过了电话,“哈喽,老板!我叫芙蕾,老大吩咐过了,有什么问题您只管问!”

她的声音听着就充满活力,口音还带点拉丁裔味,仿佛随时都来一段说唱似的。

“……你能写个比对照片的程序么?”

“老板有时间要求吗?”

“越快越好,最好是今天。”

“这……”芙蕾有些为难道,“我手头没有现成的货。写它很容易,但想要效率高一点的话,得让ai花时间学习,否则实用性还不如人工比对。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去黑客市场买这种训练好的程序,又或者去大数据中心黑一个来用……当然,这些都存在一定的泄密风险。”

大数据中心?

朝阳心里微微一动,他忽然想到了另一个人选。

那就是崔贞恩。

上回她和张志远一路追查自己的过程,他可是全都看在眼里。和芙蕾这种野路子不同,崔贞恩是有内部渠道调用警方资源的。

不过问题在于身份……他总不能用乐园主持人的身份直接去问对方吧?

“那你有改变声音的软件吗?”

“这倒是有,”芙蕾立刻回道,“不光可以变声,还可以模拟别人的身形,前提是您有对方的录音。”

“那行,让艾洛蒂发我一份吧。”

这就是依靠能力的尴尬之处,朝阳心想,他对网络的控制能力远超任何一名黑客,却不会写一个最简单的程序。

不一会儿天使就将程序发了过来,底下还添加了一行小字:“不可以用于作恶。”

我又不是峰歌,哪有那么多恶来做。朝阳不以为然的打开软件,捣鼓一番后拨通了崔贞恩的电话——而打这个电话之前,他已经确定了张志远并不在对方身边。

“喂,在忙吗?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朝阳用张刑警的声音说道。

“啥事?不会是给邻居修电脑吧?”

事实证明,崔贞恩丝毫没有产生怀疑。

“哪能呢。我想比对下照片,就是那种真人跟照片自动匹配的程序,你应该有吧?”

“废话!不过我们都不在国际刑警部门了,你怎么还搁这儿验人啊。”

“我现在急得很,能不能先发过来再说?”

“行,你又我欠一次。”

崔贞恩很快向张志远的微聊发送了一条消息,而早有准备的朝阳立刻将其截了下来。

“这是一个软件接口,你点开后直接上传就行了。”

“不会泄密吧?”

“你在想啥呢,这可是警方用的东西。”

也对,他操作完以后再把这些记录都删除就是……为了以防万一,朝阳还特意问了句,“如果照片上的人整过形呢?”

“照样能认出来。这可是经过千亿亿数据喂出来的东西,判断的也是面部骨骼特征,除非把整张脸都蒙起来,不然戴口罩和帽子都照样能认。”

有了这句话,朝阳立刻行动起来,他先将mi6的员工数据导出,然后筛选出照片,再与泰勒的多角度照片一并上传进对照程序。

三十分钟后,程序有了结果。

令人惊讶的是,泰勒本人依旧不在其中,不过朝阳倒是看见了另外两人的名单,他们分别是迪亚德.弗林和乔治.弗林,两人的特征相似度分别达到了78%和86%!特别是乔治.弗林,朝阳盯着他的照片瞧了好一会儿,发现他身上确实有几分泰勒的影子。

问题在于,迪亚德是1921年生人,乔治是1950年生人,泰勒顶多四十岁,三人年龄相差巨大。

不过朝阳又发现了新的东西。

翻查迪亚德和乔治的档案时,他注意到两人都参与了一个名为向日葵计划的绝密项目。

顺着这个关键词,朝阳也在mi6的内网主机中找到了向日葵计划的详细文件,简单浏览一遍后,他不由得对不列颠的情报机构啧啧称奇。

这居然是一个涵盖近三千人的庞大计划,诞生于二战之后,而且创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互联网时代保密!

第124章 恶魔的追踪术

简单来说,互联网技术问世后很快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其中也包括以信息为生的诸多情报机关。其他人还在赞颂它的神奇与便捷时,mi6却担心这项技术不在不列颠手中,会导致他们在情报竞争中出现巨大漏洞。在文件的开头,计划创始人甚至将这种技术劣势跟二战中日本泄露的密码机相提并论。他们认为只要假以时日,互联网会彻底取代邮件、电报以有线电话通讯。即使发明它的是盟国,也不能保证对方不会窃密。

于是向日葵计划就此提出。

mi6打算培养一批在现实中拥有截然不同身份的人,这些人和半途加入者不同,和正式雇员也不一样:当mi6没有启用他们时,他们与普通人无异,会正常的度过自己的一生。非特殊情况下,情报部门也不会主动招见他们,因为这有可能导致他们的身份暴露。只有当这些人自己觉得必须与mi6联系时,才会从一个普通人瞬间蜕变成一名谍报工作者。

根据计划,他们将是信息时代的纯白潜伏者。

迪亚德.弗林便是首批提议者中的一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些人从小就跟情报机关毫无关联,又怎么能成为mi6的隐藏力量,甚至还对其保证忠诚?

向日葵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分布式训练,所以创建者没有像同行那样从孤儿中招募人员,而是选择了业内人士——退伍老兵以及情报机关内的高层自愿者。他们的孩子也被分为两类,分别对应基层情报和上层情报,第一类大概在两千六百人左右,余下的都是第二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