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寻龙迷踪>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夏原吉的担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夏原吉的担心(1 / 2)

夏原吉站在午门之前。

这些天他每天都准时来到午门前,请求进宫面见皇上,可是每一天全都吃了闭门羹。

守门的禁军每天的回答都是千篇一律的重复,皇上身染疾病,身体不适,需要安心静养,任何人都不见。

这样的回答夏原吉已经听了很多天了。

身体不适?这谁信哪?

自从皇上登基以来,素来一直是严于律己,虽然日理万机,却还是事必躬亲,就算偶尔染上一些小疾,也是强撑着病体,从来不会因此放下政事不理。

即使是逢年过节,他也只是安排半天的时间在御花园自己呆上一会儿,放松一下,就权当是节庆应景了。

身居至尊之位,却如此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毫不放松,这也是令夏原吉等一众文臣们由衷的钦佩皇上的原因。

皇上如此勤政,将天下事放在自己心上,何愁大明江山不能繁荣太平,天下万民不能安居乐业,何愁不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太平盛世?

可是这一次,皇上却反常的一连十几日不曾临朝听政,甚至连蹇义和夏原吉这样的重臣也屡次求见也无法入宫一睹皇上的龙颜,这实在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如果真的像这些禁军所说的那样,皇上染上疾病,身体不适,不能接见的话,只怕这病绝非什么小疾,而是生死攸关的重症。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皇上危在旦夕,那么承继大统的各项准备,就应该要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了。

然而宫中却没有一点动静,甚至一点风声也没传出来,没人知道宫中的情况究竟如何了,连太子殿下也是无法入宫探视,只能天天坐在东宫之中急得干跺脚。

这时候,夏原吉不由得开始怀念起仁孝徐皇后来。

徐皇后是开国元勋中山武宁王徐达的长女,自幼被太祖皇帝选入宫中,陪在燕王朱棣之侧。十五岁便由太祖皇帝做主,正式册立为燕王妃。

徐皇后自幼饱读诗书,精通韬略,被人称为“女诸生”,不但极其聪慧,而且与朱棣的感情极好,一直是他的贤内助。

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对于燕王朱棣这个儿子颇有顾虑,尤其是皇太子朱标病逝之后,立了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唯恐朱棣太过于能干,会威胁到未来孙子的皇位。全靠了徐皇后一面尽心侍奉太祖皇帝与孝慈高皇后马氏,一面又建议朱棣韬光养晦,隐藏锋芒,这才令太祖皇帝始终没有对朱棣下手。

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靖难之役爆发,朱棣领军征战在外,徐皇后和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参议军事,成功抵挡住了李景隆的十万大军,令朱棣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南京城破,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称帝,册立徐氏为皇后,昭告天下。

在母仪天下之后,徐皇后依然运用她卓越的才学与政治眼光,时刻影响着朱棣的许多国策和用人。她关心百姓疾苦,主张休养生息,提倡任用贤能,并且待人一向宽厚仁爱,深得百官拥戴,只可惜天不假年,永乐五年她便突然薨毙了。

同年,她的弟弟徐辉祖也突然死了,据说是伤心姐姐之死病重不治,不过坊间一直有一种传闻,其实是徐皇后在临死前下令秘密毒死的。

徐辉祖是中山王徐达长子,徐皇后之弟,少年成名,精通兵法韬略,而且对于建文帝极为忠诚。建文登基伊始,他便大义灭亲,建议首先应该铲除燕王朱棣,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李景隆屡战屡败,他更是临危受命,领兵与朱棣作战,几次救出主帅李景隆。

可惜后来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却第一个献出城门,朱棣因而得以兵不血刃,入主南京。徐辉祖拒不参见朱棣,拒不承认朱棣的皇位,因而被朱棣一直软禁在府邸之中,其实不过就是因为徐皇后的缘故才没有杀他。

如今徐皇后既薨,再没人能够压制住徐辉祖,徐皇后太了解自己的这个弟弟了,唯恐他会忍不住跳出来策动反对朱棣,令徐家有灭顶之灾,更令天下再度陷入战乱,所以徐皇后才会秘密的毒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徐家,为了朱棣,更是为了天下。

如此的巾帼英豪,天下须眉男儿又有几人能及?

可惜,徐皇后实在是走得太早了,夏原吉忍不住在心中哀叹道。

如果现在徐皇后还在的话,他一定有办法通过徐皇后了解宫中真实的情形,可惜徐皇后已经不在了,这宫门深似海,再也没人能知道此刻深宫之中究竟在发生着什么。

起初,夏原吉最为担心的人是汉王朱高煦。

此人统军多年,在军中的声望极高,根基很深,如今英国公张辅又领军远征安南,不在京中,若是汉王朱高煦利用这一点控制了皇城禁军,秘密的扣押了皇上,想要谋朝篡位,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