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战事愈演愈烈之时,位于长江口上的崇明岛却一副热火朝天模样。。:。
任思齐带步兵去增援扬州,茅十八受命带着不适合进入运河的大船以及两万多新兵来到了崇明,随同他们一起的还有从金陵城强掠的数百户工匠。
岱山地狭,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任思齐便把目光瞄到了崇明这座沙岛。
崇明岛乃是上千年来江水携裹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面积逐渐由小变大,到明末时规模已经很大,南北宽二十里东西长四百里,面积足有岱山岛的十倍。和岱山岛多丘陵少平地不同,崇明岛上却都是平地,按理说应该人口密集才是,事实上到了崇祯末年岛上的人口仅有万余。
因为崇明岛自然灾害同样的多,干旱,台风,‘潮’汐,是主要的灾害。所以在明朝时,崇明基本是流放犯人之所,或者一些在陆地上活不下去的百姓逃到岛上做沙民,以煮盐开荒为生。
不过既然有人居住,就是朝廷的领地,明朝朝廷在崇明设立县治,委派有官吏管辖岛上沙民。而沈廷扬就是崇明人,还是崇明岛大户,在岛上威望极高。
而有了沈廷扬的引介,有了沈家的协助,岱山军很快就在岛上得以立足。崇明知县何彬爽快的答应了茅十八岱山军驻军崇明,其实他不答应也没有办法,两三万军队比崇明岛人口都多,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知县能抗衡。
到了崇明之后,茅十八立刻派人往岱山送信,岱山巡检司副巡检沙福闻信后立刻带着一帮文吏来到了崇明。然后就是开挖砖窑,烧制砖瓦,建设营地,围垦良田。
工曹主事梁九也跟着来到了崇明,在他的规划下,准备于位于崇明县城南十里的地方开建一座新城。然后还要修筑可允许大船往来的码头,崇明岛多暗沙、沙洲,尖底海船无法往来,岛上多是平底沙船,可大沙船也无法自由进出崇明。
除了筑城修码头外,梁九还准备规划修建一条拦江堤坝,每日涨‘潮’落‘潮’之时,都会有‘潮’水直冲岛上,对岛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有了一条拦江堤坝,就可以把‘潮’水拒之岛外。如此可以在岛上从容的生活屯田建设。
崇明岛近乎一座荒岛,如此大的面积原岛民才万余,这让沙福梁九等人感觉不可思议。开发好了的话,足以开垦出数十万亩良田,迁移十多万百姓,这真是上天赐予的基业。若是太平年月,朝廷又岂能允许任何势力掌控这么大的岛?
至于自然灾害,总有办法解决。‘潮’汐的侵袭可以修筑拦江堤坝,干旱更容易,岛外就是滚滚长江之水,只要在岛内修好河渠,自然可以想办法把江水源源不断的引入岛内。而只要建起坚固的房屋城堡,也不怕台风的袭扰。
开动这么大的工程当然需要庞大的人工钱粮,人工好说,现在岛上不是有两万多新招募的水兵吗,这些原本都是行船的船夫,在镇江时岱山军强夺附近江船,顺便也把船上的船夫接收了。可是跟了岱山军后,每日三顿不错的伙食、比当船夫要高得多的饷银,立刻征服了这些原来的船夫,让他们对自己新的身份有了认同感,现在很多人恐怕赶都赶不走了。
这两万新军,除了在茅十八的带领下轮流‘操’练,学习训练水上作战的本事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参与热火朝天的岛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