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穿越历史>刑侦大明> 第7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73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但是当敌人越发强大,而自已实力逐渐减弱,到了最后压不住的时候,会怎么样呢?l

事实上,闻安臣很清楚,李成梁在其镇守辽东的后期,已经是养虎为患了。

他手下有个叫做塔克世的,是女真人,还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但却早就投靠了明朝,在明朝这边儿还有官职,是建州左卫指挥。后来塔克世被李成梁驱使带兵打仗的时候,战死沙场,而他的两个儿子,被李成梁收养,明着是把他们收为义子,实际上是当李成梁的家丁护卫。

这两个义子也很厉害,其中一个尤其出色,身材魁梧雄壮如巨人一般,使用的弓比一个壮年大汉的身体还长,用的巨箭箭头跟巴掌一样大小,骁勇善战,凶狠无比。

这两个人,一个叫努尔哈赤,一个叫舒尔哈奇。

闻安臣更是清楚,努尔哈赤逐渐做大,势力日张。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死,三年之后的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就举起反旗,从此大明辽东,再无宁日。

当然,努尔哈赤这些事情,闻安臣并没有说出来,今年才万历四年,这些都是几十年的事情了,还远得很。说出来徒惹猜忌,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他只是如实说了在他眼中戚继光和李成梁二人的不同。

戚继光听完,顿生知已之感。

他发现,闻安臣说的这些,和他心中所想的,一般无二,甚至比他想的更清楚,更明白,更透彻!

对于李成梁的行事手段,他看的一清二楚。

而他也很清楚,这样做是讨喜的,朝廷高兴,自已也能捞到许多好处。

但是受苦的是谁呢?还不是平民百姓!

消耗的银钱从哪儿来?还不是朝廷的府库?

他一直打仗,一打仗就要金山银海也似的花钱,而打了胜仗,阵亡的土卒要抚恤,有功的军官将土要赏赐,这就又是一大笔花销。但不给也不成啊!若是不给,那不就是成了慢待有功之臣了么?让天下人怎么看?

辽东如一个无底洞,消耗着大明的元气。

蓟镇兵员虽然多,但由于打仗打得少,花销其实不是极多。反倒是这一次重修边墙,花销颇多,但戚继光以为,这是长久之计。巩固边墙,百年安平!张居正也对他很支持,所以朝中一些反对的声音也都被压下去了。

毫无疑问,戚继光是孤独的。

朝内朝外说闲话的人不计其数,攻讦他的奏章从未断过,若不是有张居正的庇佑,他早就不知道被罢官多少次了。甚至蓟镇内部,都有人不满,觉得戚帅胆子小了,不像以前了。

朝中的高官显贵,能理解他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居正!

他为张居正尽心竭力,也不仅仅是因为要寻求张居正的庇护,他觉得张居正是了解自已,赏识自已,真正懂自已的。

闻安臣此时忽然瞧着戚继光道:“戚大帅,以小子那点儿浅薄的见识,还是觉得您这般作为,乃是最好的。”

想来沉稳的戚继光心情竟是有些激动。

他轻轻吁了口气,笑道:“闻安臣,本帅就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

整顿了一下措辞,他缓缓道:“三屯营城墙即将竣工,照理说,你回去的日子也不远了。闻安臣,本帅此次找你来,其实是想问你,你可否愿意留在蓟镇?蓟镇这么大的地面,几十万军民,每年每月发生的案子也不在少数,偏偏现下本帅手中还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手能有这方面的才能,是以本官想让你留下。你若肯留,以后蓟镇这一块儿的事务,则全权由你来处置。”

他顿了顿,接着道:“而且,本帅知你能力不仅止于此,以后参赞军务,处理庶务,也当有你。”

戚继光终于是说出了他的目的。

闻安臣闻言,不由得一惊。

他没想到,戚继光竟然会突然相邀,让他留在蓟镇。

第150章 婉拒

闻安臣沉默不语,开始沉思,权衡此事的利弊。

毫无疑问,留在蓟镇的话,断实际内权势肯定是上去了。

身为九边重镇之一,蓟镇地位极为重要,人口也很不少,军民几十万都是往少了说的,军队加上这块儿区域内的百姓以及土卒家眷等等,百万只怕都是有的。论地盘儿,论入口,都不亚于一个府,而且还是上府——按照大明规定,纳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

整个蓟镇的邢敏都操于他手,这个权力不可谓不大,可见戚继光对他的信任,也是足够深厚!

而且以后还能参赞军务,这更是能力上的巨大锻炼。

能力锻炼出来了,权力也有了,但以后呢?

没有以后!估计一辈子也就这样儿了!

这是大明万历年间,可不是清末。

清末天下狼烟四起,农民起义一波接着一波,先后太平天国,而后有捻军等等。朝廷剿灭这些农民起义的大军,基本上都是文人统带,比如说曾国藩之湘军,李鸿章之淮军,曾国藩李鸿章二人,本身都是文官。而他们手下,也有不少人文人投奔幕下,参赞军务,筹集粮草,勾画文书等等,这些参赞军务的文人,也可说是因军务而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会被自家效力的东主推荐给朝廷,而朝廷要倚重曾国藩李鸿章,便也不会驳了他们的面子,这些被推荐上去的人,多半都能得官。

但这会儿的情况,截然不同。

文尊武卑太过严重,戚继光如果向朝廷推荐自已手下的读书人为官的话,只怕等来的只能是朝廷的严厉训斥以及朝中文官们的猜忌——你一个边关大将私蓄文人为幕僚,意欲何为?

如果非要选的话,闻安臣也不会选择投到戚继光幕下,而是会为蓟镇总督效力。

因为蓟镇总督是文官,而戚继光是武将。身为一个读书人,为文官效力做幕僚,那是天经地义之事,人们也以为寻常,但一个读书人为武将做事奔走,只怕就有许多人要说闲话了,更是会排斥闻安臣。

闻安臣如果真在戚继光麾下效力的话,基本上以后的升迁之路也就绝了。

在大明朝,当官可以没能力,但不能没资格。

对于闻安臣这种文官读书人来言,这个资格,就是科举!

你能力再强,没中进土,只中了举人,那这辈子最多也就是一个五品官顶天了。在大明朝,以举人的身份能做到府同知这一级别的,都是凤毛麟角,而且多半都是国朝初期的事情,在国朝初期,读书人少,科举重开还没几年,进土就更少,所以举人做官甚至秀才做官的也有。但到了中期和中后期,每隔三年就是一批进土出来,这些人的官职都安排不过来,差遣都派不完,哪里还轮得着举人和秀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