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我在古代当策划> 我在古代当策划 第11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在古代当策划 第110节(2 / 2)

虽然向道镇拍着胸脯会在省城帮衬新闻舍,然而毕竟在别的地盘人生地不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向道镇拉到新闻社压阵,他挂名分社长,既能得他撑腰,还能满足向学政的兴致,一举两得。

范成秋带着新鲜出炉的秀才们回到应平,陆久安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庆功宴,之后便准备春游踏青的事。

春游踏青是学业之外难得真正放松的娱乐活动,一群学子兴致高涨,陆久安拿着手里的喇叭,站在台前三令五申届时出行的注意事项。

私下里,杨苗苗眨着亮晶晶的双眼问:“大人到时候一起去吗?”

陆久安摸了摸他的头:“大人公务不是很繁忙,可以陪你们感受一下。”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杨苗苗当即把这一消息带回了班里。

春游的地点选在不算陡峭的金铭山,从县城到金鸣山大约五公里的路程,中间衔接着大片梯田油菜花地,再行一里路,就会看见一个湖泊,湖畔四周柳树环绕,桃花相映,旁边的空地正好可以供中途休息野炊。

金鸣山上绿树成荫,小溪潺潺,最重要的是,金铭山上建有谢家的庄园,庄园内客房众多,谢家家主表示愿意为此次郊外探春之旅提供住宿。

谨慎起见,在出发之前,陆久安派人将金鸣山上上下下勘察了一遍,确保没有大型野兽出没的痕迹。

春游按班级分为六个队伍,每个队伍配备一名带队老师,五名护卫,带队老师由班主任担任,护卫则是从衙役里抽调而出,负责护卫学生的安全。

此次春游,陆久安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环节。

“户外写生?”范成秋不解其意。

陆久安对着一屋子满脸疑惑的夫子,笑眯眯为他们作解释:“其实就是对着实物绘画,咱们学院不是每周都要开设绘画课程吗,现在春临大地,万象更新,景色这么好,正好供学生们练笔,培养他们的情操。”

陆久安也有过学生时期,自然知道,在所有课程里面,音乐绘画体育这样艺体课最受欢迎。

负责丹青的两名夫子没料到此去春游踏青,还能用上他们,眼底闪过浓浓的不可思议。

而且在这之前,他们也从没有听过这样新颖的形式作画,听罢当即表态道:“这个法子好,师法自然。我们平日都是包揽山大川以后,坐在屋子里凭着记忆绘画,再不济就是临渊摹笔。像这样对着自然山水作画,还是头一遭。”

而且一整个学院的学子同时在外作画,这么大规模的组织,想想就便让人心潮澎湃。

丹青夫子说完,不由自主看向提出这个想法的陆县令,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范成秋若有所思:“可是户外写生,幕天席地的,画纸也不好摆放啊。”

“这个简单,我早就为此准备好了。”陆久安能想到户外写生,当然也料到这一点了。

平时文人骚客游山玩水,兴致所起,也最多是吟诗,作画却不见到几个。古代户外写生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绘画工具不宜外出携带。

陆久安拍拍手,就有工匠从外面搬来一个奇巧之物。

“这是何物?”两名丹青夫子对视一眼,都很兴奋。

陆久安道:“画架。”

“这么个小东西,就能解决作画不方便的问题了?”范成秋围着转了一圈,没看出什么名堂。

“当然了。”陆久安指着工匠手里的物什道,“不过这个形态是折叠起来的,可以在不用的时候方便堆放,它的用途还很多,刘木匠,你为夫子们展示一下。”

刘木匠是谢怀凉工坊出来的,对手上的东西再熟悉不过了,三下五除二,就让它变了个样。

丹青夫子看着立在地上的画架,双眼放光。

陆久安当初凭着记忆给谢怀凉描述过画架的大致,又解释了用途,谢怀凉设计的时候,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其他的功能,所以与现代的画架有很大的出入。

与其说是画架,还不如不说是简易版书箱更加合适。

“画架这后面两根带子,可以供使用者背在背上。”刘木匠一边展示一边解说,“画架旁边有个袋子,可以装笔墨纸砚,作画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个木板平放即可。”

丹青夫子更加好奇了:“大人,我能尝试一下嘛?”

“当然可以。”

丹青夫子先是背在背上,发现展开后的画架虽然很大,但是选料很轻巧,年岁小的学子背着这个物件也不成问题。

然后他又把木板平放,抽出一张画纸铺在上面,用木板边沿的夹子固定住,提笔蘸墨,几下就勾勒出一张简单的仕女图。

“太妙了。”丹青夫子一瞬间就想到了很多教学计划,“大人,可以给我一份吗?”

陆久安大手一挥:“这就是专门为你们户外写生制作的,到时候作为学校的公物,夫子和学生每个人都有,数量管够。”

......

春游踏青的当天,晴空万里,气候宜人,一大早,高低不一的学子集合在县衙外,情绪高涨。队伍旁边停了一辆马车,因为要野炊,马车后面拉了不少锅碗瓢盆。

出游的队伍里面还有医学院的学生夫子,他们不仅观光采风,还肩负随行大夫的责任。这群医学生非但没觉得不满,甚至因为终于有机会行医问药而兴奋异常。

学子们秩序井然排成两列长龙从学院出发,县学的生员凑热闹缀在队伍后头,要跟着一块儿踏青野炊。陆久安换了一身普通低调的青衣长衫,背着画架,混迹在一群生员里面,俨然一个年轻俊才。

“陆大人......”生员们受宠若惊。

“诶,今天我可不是什么县令。”陆久安打断他们,刷地展开折扇,笑得儒雅,“今日我和你们是同窗,称兄道弟即可。”

“这......”生员们犹疑不决,“陆贤弟”这三个字迟迟叫不出口。然而陆久安一口一个“兄台”,唤得极其自然,直把这群生员弄得脸红脖子粗。

衙役同样不作官差打扮,不过他们身材高大,气势凛然,就算穿着普通的短褐麻衣,在出游的学子里面也显得格格不入。

出游的队伍长龙一般浩浩荡荡,队伍前面的领队举着旗帜,音律老师则带头唱歌,所有学子跟着整齐划一地哼唱,曲子轻快悠扬,直上云霄。

沿途的百姓看着这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纷纷友善的让出道路,倒没有认出生员里的陆久安来。

就这样,踏青队伍畅通无阻地出了县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