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穿越历史>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节(2 / 2)

期间还去军营露了个脸,观摩了林默珺操练士卒。

只可惜林默珺带着有面纱的凉帽,苏泽没看到她的脸,但是看了长宁卫的正卒操练,苏泽更觉得自己那套练兵术只是皮毛,兵法技能的经验又涨了一些,涨到了lv2,65/200。

日子一天天过去,又到了上旬末鬼市开门的日子。

第064章 二探鬼市

这一次去夜市,除了自告奋勇的林显扬,苏泽还带上憨厚内向的林德清。

小萝卜头林良珺则被留在了卫所,混世魔王表示抗议,苏泽立刻告诉了林默珺,接着小萝卜头哭爹喊娘的声音从百户所传出来,据说当天卫所的熊孩子们都安分了不少。

三人架上驴车,向着鬼市出发,这次苏泽没有制造精盐,而是将粗盐制作成盐砖,先送到鬼市变现一波。

大规模的精盐流入市场肯定会引起怀疑,这种获利巨大的产品,肯定会被鬼市的其他人盯上。

相比之下粗盐反倒是安全的货物,苏泽从朱七手里拿到了在鬼市前市贩卖粗盐的摊位,今天带上林德清就是让他去负责贩卖粗盐的。

林德清性格内向木讷,但是交代他的事情都能办妥,而且从来不会对苏泽的话有任何的异议。

林显扬的性格稍微外向些,这些年被家老阿公培养,经常代表卫所处理一些外部的事情,算是长宁卫比较活络的人。林显扬自从苏泽帮他报了仇之后,对苏泽也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对苏泽的命令也是说一不二。

还是自家兄弟好用啊,苏泽终于知道为什么大部分大人物起家的时候,靠的都是自家兄弟,只有自家兄弟是最靠谱的啊。

相比之下,熊五虽然强壮机灵,但是不知道藏着什么心思,朱七看起来唯唯诺诺,实际上也不安分,还需要敲打一阵子才能用。

苏泽也向林默珺询问过了,张海虎确实是附近海域比较大的倭寇团伙,他们占据了一个名叫南皮岛的海岛,这座岛可不是眉月岛这种没淡水的小岛,而是一座有淡水的大岛。

按照海边卫所的说法,有淡水的叫做活岛,没淡水的叫做死岛。

死岛只能暂时靠岸,长期生活不易,也没办法耕种,没有战略价值。

活岛就不一样,这些岛屿可以耕种,又有淡水补给,是重要的海上节点。

官军和倭寇都会争夺这些活岛,走私海商也需要这样的岛屿中转货物,争夺非常的激烈。

所以张海虎定然是附近海域比较强的倭寇,林默珺让苏泽一定要小心,切不可掉以轻心。

林默珺还提出要让长宁卫军余陪着苏泽去,苏泽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在他们三人出发之后,长宁卫五十多个军余卫民带着武器埋伏在鬼市外,如果苏泽三人遇到意外就会进去救人。

林默珺还准备派出正卒,被苏泽拦住了,自己是找倭寇做生意的,又不是剿倭寇的,不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小心驶得万年船,苏泽也是知道苟道的精髓的,自己有系统不假,可这不是游戏没办法复活,和倭寇接触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还是有后盾好啊,苏泽再次感慨自己穿越到长宁卫的好处。

三人运着粗盐来到鬼市,林德清将盐砖排开,坐在铺子里开始等生意。

而苏泽带着林显扬,开始采买其他的东西。

首先是石炭,果然在鬼市的前市,苏泽就找到了卖石炭的摊位。

苏泽打量这家店铺的字旗,上面写着“常平煤炭”的字样。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煤炭这个说法,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录了煤炭。

“石炭即乌金石,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呼为煤炭,煤、墨音相近也。

《拾遗记》言焦石如炭,《岭表录》言康州有焦石穴,即此也。

石炭南北诸山产处亦多,昔人不用,故识之者少。今则人以代薪炊爨,炼铁石,大为民利。”

如今大明朝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煤炭来炼铁了。

等等,李时珍也是这个时代的名人吧?

苏泽回忆起lv5的历史知识,三年前李时珍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过两年就会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这段时间正是他为了《本草纲目》打基础的时候。

要不要敢个医学技能呢?苏泽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如今自己要肝的技能太多,贪多嚼不烂。

店铺的伙计非常热情的招呼了苏泽,他指着自家的煤炭说道:“这位相公,我家可是上等的赣州煤。”

苏泽看了看,这些都是大小不一的煤块,也没有经过洗煤工序处理,就是直接从地里挖出来的煤矿石。

只不过这口煤矿的天然丰度不错,煤块表面如同乌金一样,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煤。

不过这种煤矿原石富含各种有毒物质,用来炼铁还好,用来取暖就容易发生事故了。“你这煤怎么卖?”

伙计立刻说道:“这煤也是按旦卖,一旦煤二百文钱。”

“这价格也太高了些,咱们延平府不是也产煤?为何要卖这赣州煤?”

伙计倒是耐心的说道:

“相公有所不知,我们延平府所产的煤烟毒多,烧的快,除了冶铁厂用之外,铁坊是不用的。”

冶铁厂,就是大明官方炼铁的铁厂,这是将铁矿石冶炼成钢铁的地方。

其实这个时代大明朝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国,在延平府就有两座“大鉴炉”,一座炉每炉产铁81600斤,冶铁厂内有工匠、军户、民夫合计超过一千五百人,朝廷还专门设司炉和冶铁所,专门负责冶铁厂的工作。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