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88章 愚公移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788章 愚公移山(2 / 2)

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贯彻自己的主张,勇敢的商君,他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试图和人性来最后的抗争。

但是这导致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

秦惠文王下令追捕。而法未废除。

商鞅变法,使得他在民众心目中的威望是空前的。他不仅仅打击了权贵,更威胁到了秦惠文王的地位。

于是秦惠文王也要他死。

在那个贵族势力板结犹如千年之雪山时,商鞅这颗大火球,以燃烧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雪山上的雪水给融化了。

但是可惜的是,压迫从未消失,那座山,在商鞅在世时不曾压着民众;后来则一直狠狠地压在民众身上。

直到两千年后,有一只猫站了出来,再次不许让山压着民众。

其实,当秦国的下一任王选择了让商鞅死去的那一刹,就是宣告了贵族势力的复辟。

就是这么简单。

权力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商鞅死,贵族活。

自古以来,人亡政息啊,商鞅死了,贵族活着。

难道当时的秦国百姓们指望着贵族大发善心,也和商君一样给民众把多余的碗拿出来分给民众吗。

商鞅活,秦国推翻了贵族那座山;商鞅死,贵族那座山还是压着。

不过是雪山融化了,过去庶民爬上山直接冻死;现在庶民爬上山,以一家死一个壮丁为代价,以一家多一个怨妇为代价,以一家之内孩子缺失父亲为代价。

而秦国靠着军功爵制强大起来的果实,最终也不过是让庶民吃到他们指甲缝里流出来的那一点。

最上面的那一小撮人永远占据十分之九的资源,而底下的人则去分食十分之一的资源。

这龌龊的世界,反正恶事就是没有尽头。

而可怜的英雄,商君,两千年前的反封建压迫英雄,他的结局更是让所有想要做这一份事业的人望而却步。

那些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人得不到报应,可是为底层庶民起义的人却落个车裂的下场。

历史清晰的记录了商鞅的结局。

很难想象当时的史家到底是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去记叙这位英雄的结局。

商鞅被人逼迫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几乎是四处逃窜,一个英雄最后落得如此的结局和地步,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值得。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借宿客舍,结果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用商君制定的法把他上告。

因为商鞅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

随后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后来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

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失败战死。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杀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

其实历史很精彩,但更精彩的是历史记录上寥寥两句话之外所表达的东西。

尤其是中古、近古历史,素来精炼,字越少、事情越大。

商鞅的死,历史上不超过五十个字。

但是这五十个字,其实很多了。

一百年前的史家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人间不值得……”

比起单纯看个故事,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将那一两句记录背后的权力斗争、思想意识形态补充完整那个时空之下局势,那才是更有意义的。

因为不论你看到那一段历史,历史他总是在告诉你。

这几千年来,压根就没变过。

山还是那座山,民还是那些民。

但是,扶苏的到来,让大秦更换了发动机,这压了一千多年的山,要是现在不搬一搬,搁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估计还要再搬个几千年,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受罪。

而扶苏,他决意帮助中国人‘愚公移山’。

让这座大山,被挪开的速度快一点!

这个时期,世界上各个大陆板块上的人大多还处在对人自身的探索期。

而华夏这一方土地的人,对人自身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

人是与天地同列的三才之一,人生来可以沟通鬼神,连接天地。

人能做太多太多的事情。

所以当西方人还在追问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精神去理解世界的时候,中国人却已经活的明明白白。

秦国掀起了墨学热,这不是跟风。

而是民众自发的意识到了自身存在于社会上遭到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

因为有人欺负他们,所以他们才会想着要追求公正。

因为有座叫阶级的大山压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拼了命想把山给挪走。

根据经验,如果这山挪不走,那百姓们大概会想着把这山炸了吧。

没有人愿意祖孙数辈人一直都为别的家族子子孙孙服务。

而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儒家和墨家的争辩也在朝堂上开展。

儒家,主张阶级,这和大秦帝国过去一百年来建立的以军功爵制为基础的等级分明的阶级社会不谋而合。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是当下关中百姓们迫切想要得到的。

“陛下曾经公然说过,决定选用墨门的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臣等当时没有反驳,那是因为如今天下一统,而墨家和儒家并为当世两大显学。”

“儒家提倡礼仪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这一套规矩正与我大秦军功爵制不谋而合。可惜的是,儒家提倡的那一套仁义治理天下,实在是过于荒诞。”

“一百年前,墨家一分为三,相里氏入秦,我秦国吸收了墨家的组织体系,又结合商鞅变法,这才有了今日。”

“所以对我秦人来说,墨家并不陌生。自从相里氏入秦,老秦国境内家家户户没有人不知晓墨子。”

“墨子一度在秦国人的心目中,那是可以和秦国之主并肩的存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