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想着盗墓,还是想要不劳而获,认为盗墓可以最快致富。
比如现在,就有不少人受到影视、的影响,想要走这个捷径。
当然,也有不少人受到盗墓影视剧的影响,总觉得这个过程危机四伏,会遇到一些不详事件。
所以,本来有贼心,但是变得没有了贼胆。
这样一来,反而参与盗墓的人不会太多。
当然,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更多的盗墓贼都是专业人士,更是传承有序。
所以,当代盗墓团伙日趋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其单体破坏力直线提升,犯罪行为更加猖獗。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一共有30-40万座古墓被盗,300-400万件文物被偷走、流失海外。
其中,南河、西山和西陕这三个有着庞大地下墓群的省份,更是遭遇了重创,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严重的盗墓案件。
而且新兴的盗墓团队和过去不同,他们更没有底线,对于墓葬主人没有任何“敬畏”之心,破坏起来肆无忌惮。
这些盗墓贼不仅破坏了墓葬中珍贵的文物,将它们拿出去卖钱,对于一些他们并不看重的史料典籍也没有留手,尽数破坏。
在先进设备的支持下,很多团伙下墓手段越来越不讲究,多使用炸药和大型的工程机械。
而这些东西的威力是无法彻底掌控的,对墓葬的破坏极大。
一些重要的墓葬,在被盗后,很快就会有考古专家深入进行修复,但很多时候都于事无补。
那些古墓早就在炸药和机械地摧毁下一片狼藉,重要的信息早就已经化作飞灰。
而且盗墓会催生出很多恶劣的行为,比如利益分配不均下的内部火并、彼此黑吃黑。
再加上其组织越来越严密,很多盗墓团伙都有“黑帮化”的趋势,成为了威胁社会治安的毒瘤。
好在国家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强,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使用也让案件的侦破难度迅速下降。
如果能打破其背后的利益链条,相信能让这些罄竹难书的盗墓团伙彻底消失。
一直以来,盗墓都是让所有国人咬牙切齿、不断唾弃的丑事。
在封建王朝,它是骚扰别人先祖、丧心病狂的恶行;
到了如今,盗墓则是损毁文物、滋生犯罪的温床。
只是其越来越专业的行事和严密的组织,让打击的难度逐渐走高。
即便如此,国家也从来没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而民间对其的抨击也从未停止。
虽然大众支持影视题材的百花齐放,但还是希望影视制作者有底线、讲分寸,不要无形中给盗墓的行为“洗白”。
这一点陈文哲是深有体会,新一代的共和国青年成长起来,对于一些有判头的事情,他们还是很警惕的。
也是有着这种认识,之前陈文哲在家乡盗掘的那座唐墓,才会被他慢慢的交了出去。
就连他十分珍视的那把陌刀,都没有留下!
虽然他一直没有回去看过,但是他知道当时带出来的东西,已经全部进入当地博物馆。
想到这里,陈文哲看向不远处的那位摊主,发现他并没有什么表现之后,陈文哲再次看向周围的青铜器。
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辆青铜马车。这一家子就这么心安理得?他们真的没有做过亏心事?
陈文哲还真就相信,饥寒自起盗心,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有着一身盗墓的本事,他家在建国之后就真的没有再重操旧业过?
看着青铜马车,使用回溯,当然他不会看发掘这辆马车的景象,而是通过这两马车延伸到接触过这辆马车的人。
果然,很快他就有所收获,那是一九八七年?
1987年4月,西陕岐山,一个村民正在自家田地里劳作。
结果,他居然发现了盗墓贼埋藏赃物的土坑。
趁着四下无人,他选择将里面发现的刀状古钱币收入囊中。
那时候,当地正在征集文物,他想着去求个财路,就带上文物前往,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却超出他的想象。
当时,郑家塄村的村民张孟岐,在劳作时意外发现田里,有一块区域似乎不太寻常。
周遭都是平坦的地势,偏偏那块区域有一堆轻微隆起的土坑。
出于好奇心理,他用锄头轻轻地翻了下那堆土坑,却发现坑里面居然有个破破烂烂的布袋。
他以为是恶作剧,就用脚踢开了布袋,却发现里面散落出了一堆看上去很像飞刀的钱币,和一面质地古朴的铜镜。
他虽然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但看上去有些年代了,想来应该值点钱,就准备将这些东西变现,给自家添一点家用。
他一个人在家踱步半宿后,决定先佯装自己未曾捡到这些物件,在社会上不动声色打听出货的渠道。
别看张孟岐文化水平不高,但思路却相当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