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我的系统不正经顶点>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拓本为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拓本为真(1 / 2)

“兮甲盘”的返乡之旅考察有据、流传有序,实属难得。

所以,陈文哲并没有认为,他眼前的这件,就是真的。

虽然不认为真的是真品,但是这一件肯定也是老彷。

陈文哲看着其内的铭文,这东西要想彷的好,必然要有所了解。

如果不懂这上面铭刻的钟鼎文,稍微一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错误。

所以,鉴定青铜器,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底蕴,那么最简单的就是看其内铭文。

书写、字形、字义、组词、断行等等,都有可能出问题。

当然,其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模彷的手段。

青铜器存在几千年,最起码从宋代就知道这是宝贝,所以之后一直都有彷制者。

流传到现在,各种彷制手段,都应运而生。

可不管再好的手段,都有高低。

陈文哲看的十分仔细,因为他居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这就是他的眼力,如果有明显的错误,他肯定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兮甲盘”的铭文记述了西周的官制、战争、封赏、税赋、奴隶、贸易管理等诸多细节铭文。

如果不是行家,肯定会出错。

可这一件,怎么看都不像是彷品。

此时陈文哲想起来了关于《兮甲盘》的一个传闻,主要是其真伪的争论。

制成于西周、出土于宋代的兮甲盘,到元朝时,被书法家鲜于枢收藏。

而自民国收藏家陈介棋收藏以后,这件盘子就遗失了,只有拓本存世。

现在在霓虹书道博物馆,就保存有一件叫做“兮甲盘”的青铜盘。

但是经过考证,该盘和陈介祺先生保存过的那件兮甲盘是两回事,现存霓虹书道博物馆的青铜盘是伪造的。

真正的西周晚期《兮甲盘》的拓片,可以看见陈介祺和吴大澄的印章。

这证明该拓片出自原《兮甲盘》,因此是真实的。

该拓片与霓虹书道博物馆所藏“兮甲盘”对照,证明该盘是伪造的。

在香江中文大学文物馆内也有一件青铜器盘,与传说中流失的《兮甲盘》,在尺寸、铭文、纹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国钟鼎古器鉴定专家杜廼松,与香江中文大学教授王仁聪教授,对该盘进行鉴定的时候,发现这件“兮甲盘”也是伪造的。

盘子铭文是伪造的,采取一种腐蚀法。

他们做这个铭文,它就是用硝酸或者是用三氯化铁。

这样的强酸,在上面按照字口一个笔道一个笔道来腐蚀。

硝酸强酸碰到金属物,这些金属物就会腐蚀了,笔道就会出来。

铸造假字的时候,若用刀凿刀刻,就容易显示出刀凿痕迹。

用腐蚀法,这个毛病就可以去掉了。

但也会出现不少的破绽,比如笔划过肥,或笔道出不来。

香江中文大学这件器物,虽然是一件真实的铜盘,但并不是西周的那个传世的《兮甲盘》。”

香江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伪“兮甲盘”,盘上铭文的破绽是最好的证据。

该盘铭文是依据《三代吉金文存》中兮甲盘真铭,而伪作出来的。

伪铭利用了腐蚀法,在伪作铭文中出现了不少破绽。

例如:第四行的“甲”、第十行的“诸”字。

这些都由于腐蚀过度,笔画都未出来,已不成字。

有的字显示出了缺笔,如第十三行的“无疆”。

有的由于腐蚀字的笔画时,注强酸不均匀,造成笔画粗细不匀称,如第十行的“不”字,等等。

我国古代有许多着名的收藏家、鉴赏家,其中不乏喜欢收藏古铜器的人。

史载元时姚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晚年无其他嗜好,惟得商周古铜器,则喜而忘寐。

平时出入居处,随之左右,时时把玩,视古铜如珍物,放进取出,必亲自动手,从不让人代劳,惟恐玷污了它。

官至三司史掾的鲜于枢,除朝廷公务外,闲暇即与古铜为伍。

一次,他在僚属李顺父家发现一只铜盘,已被家人折断盘足作为饼盘。

鲜于枢细心考察,断定是古代器物,遂将盘收藏。

此盘就是有长篇铭文、赫赫有名的传世重宝西周《兮甲盘》。

这件器直至清末民初仍存,民国时被收藏家陈介棋收藏。

此后已不知下落,却时有伪品出现。

但因原《兮甲盘》有真实的拓本存世,所以,伪造者极难得逞。

难彷,并不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彷制出乱真级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