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蜡法比较适合铸造小件、镂空花纹多的器物。
其次就是金属型铸造,金属制作铸模,青铜液体浇入模具。
可以一范多用,例如制作兵器,但无法铸造大钟。
再就是泥范法,黄泥制作模具,固定性好,耐高温,最适合铸钟。
这样铸造出来的钟,不仅外形美观,最重要是音质好。
制作泥范,黄泥耐温要达到1560c,泥土粘性要大,要抗收缩,不能溃砂炸模塌箱,还原性要更好。
景云钟是铜、锡合金铸造,采用的是“多范铸法”,即将铸模分为5段,共26块模,一次浇铸而成。
所以,现在他要是仿制景云钟,就要面临两种挑战。
一是青铜材料的选择,在一个就是泥范的制作。
看一遍景云钟的传承,怎么选择铜料,怎么制作铜锡合金,陈文哲自然心中有数。
至于泥范的制作,不就是玩泥巴?在这一点上,陈文哲是专业的。
而制作泥范最重要的,其实还是铜钟之上的各种纹饰,同时还有那些用来调音的钟乳。
其实,不止是那32枚钟乳是调音器,其他地方,只要是花纹所在,就全都有点作用。
这就是原来陈文哲想着,学一学唐代音律的原因。
可惜,他一只没有抽出空来,去看一看大海市那位收藏大佬的藏品。
或者说,是人家一直没空,没有召见他。
加入收藏家协会之后,陈文哲的个人古玩展出,可是还没有办呢!
陈文哲问过陶教授,一般这样的入会展出,都是集中在临近年底的一个月来办。
这样阳历新年过去了,阴历除夕还没有来临,也就是这个空间,那些大佬们才有时间看展出。
其实,现在想想,再找一把唐琴,专门学习一下音律,算是多余的。
因为在这座景云钟上,陈文哲就看过太多调音的过程。
也就是说,他已经懂得唐代的音律,最少是懂得唐代的打击乐的调试方法。
所以,除了铜料最重要,其次就是泥范的制作。
因为是多泥范铸造,也就是说,陈文哲会制作五段,总共二十六块泥范,最后一下浇铸出来。
最主要的是,谁能保证这么浇铸出来,在焊接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只声音优美浑厚的大钟?
这种古老的乐器,实在是很神奇。
很多人都说,能制作出一座传世名钟,都是运气,其实这不尽然。
比如景云钟,这是一座皇帝下令制作的大钟,你能靠运气来制作?
对于一些不了解情况,不懂技术的人来说,他们认为传世名钟的铸造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靠得都是运气。
想要铸造一口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铸造师,都无法保证自己铸造的钟,是一口完美无暇,发声优美的传世名钟。
但是,真的要碰运气?
如果制作大钟可以碰运气,那么作为数量众多的古老打击乐器--编钟呢?
这种东西的铸造,也需要碰运气吗?
那一次性铸造成功四只、六只,甚至是十六、三十二只,那运气也未免太好了点。
所以,调音,泥范的制作,后期的雕刻、打磨、衔接,都是很重要的技术。
也就是说,在古代制作一座大钟,不止是要花钱,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要不然,你任何一点想不到,任何一点做不到,都不会成功。
这就需要用到极为高深的乐理知识,这些显然是不能靠运气来完成的。
所以,就算有皇帝来推动,铸造一只合格的传世名钟,也是耗费巨大。
既然花费那么巨大,为什么还要铸造?
一个是皇帝想,另外一个是铸造这么一口大钟,是真的有必要。
人类活着,不就是追求美好的事物吗?
钟声,也是一种追求。
随便举一个例子,寒山寺在除夕之夜会响起108记钟声,而进入寒山寺听钟,并非免费,而是要掏320元门票的。
平均每听一下钟声,花费在3元左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乐声了。
可就算这样,为何到了除夕夜,香客们会对寒山寺的钟声,依旧是趋之若鹜?
这道理很简单,因为寒山寺的古钟所发出的声音,非同一般。
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写道:美好的音乐可以“动荡血脉,通**神而和正心也”。
而现代的医学,也证明了古钟的钟声,真能“驱邪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