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位摊主很有意思,他现在不让陈文哲继续看手中的那件碎瓷片,反而打开了箱子。
又是一只编织袋被提溜了出来,不用说,里面也是装着半袋子碎瓷片。
陈文哲都要开始生出抬头纹了,因为他实在是不看好,这些摊主的所谓压箱底。
不过,想要看人家手中的鱼饵,就要有耐心。
等编织袋放在了他面前,他也没有客气,直接打开了编织袋,看向里面的所谓压箱底。
这一看,陈文哲还就真看中了一部分瓷片。
他抬头看了一眼摊主,发现摊主正笑眯眯的看着他,并且一脸得意。
陈文哲知道,这一次遇到行家了。
小心的把编织袋放在地上,俯身把里面的一件像是耳朵一样的瓷器,拿了出来。
刚刚拿到手,陈文哲就感受到了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这东西对。
不过,是不是汝窑,还需要好好看看。
再一次看了一眼那位摊主,特别是他手中的那一块碎底。
这两者应该是出自同一件器物之上的,因为其釉色完全一样。
这说明,摊主得到的不是一块碎片,而是一件碎了的瓷器?
如同小型号的门把手一样的耳朵,这应该是出自一件象耳瓶的身上。
仔细看,制作工艺绝对不凡。
此时,陈文哲的心中已经充满了欣喜。
他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真的发现一件汝窑器。
就算是残器,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没有第一时间上手段,而是认真的看着。
这几乎是陈文哲的习惯了,他毕竟也要恰饭,最起码得弄点成就值吧?
他的鉴定术,也是可以升级的。
天青色,香灰胎玛瑙釉,典型汝窑的特点。
不过,只是这么一只耳朵,显然不能满足陈文哲的胃口。
他立即蹲下身,把编织袋小心的打开,接着把里面的瓷片,一一取出。
这位摊主显然是做足了功夫的,里面确实有着一件可以拼凑起来的残器。
只不过,陈文哲也不是没发现问题,它缺底。
看着慢慢拼凑起来的小炉子,这是一只象耳炉。
不是瓶子,而是一件象耳炉,可惜炉子底部只有小小的一块,就是先前摊主拿出来的那块。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梨皮蟹爪芝麻花”。
其上所有溢美之词,都不足以描述这件器物之美。
只见它胎质细腻,工艺考究,只是一看,陈文哲就知道,它肯定用到了宝烧,而且是以名贵玛瑙入釉,所以色泽独特,随光变幻。
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
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瓷器是真的漂亮。
从这件残器来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
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
它的釉色为天青釉,色彩青幽含蓄,釉质厚如凝脂,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
不过,当看到断裂部分的瓷胎之时,陈文哲的眼神一凝。
看着胎质有点疏松啊,这可不像是汝窑的器胎。
可是,那么漂亮的釉色,怎么可能不是汝窑器?
陈文哲有点疑惑,不过,碎裂的汝瓷,暴露出来的泥胎,却又不能让他释怀!
“釉色没问题,冰裂纹也没问题,器型?这个到是有点问题,不像是汝窑器,但是也没法确定,谁规定汝窑器一定是什么样子的?”
陈文哲心中不停的嘀咕,他依靠自己的本事鉴定一件汝窑器,还是有点太勉强了。
不过,他已经确定,这件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宋代汝窑。
其他优点再多,只要出现一处疑问,就要小心了,这一点心理素质,陈文哲还是有的。
这就算不是宋代汝窑,也是一件老仿。
甚至有可能是官仿,也就是说,是后期官府仿制的宋代汝窑。
而后世仿制汝窑的历史,可是十分漫长的。
特别是明清时期,宫廷仿制汝窑的比比皆是,这让他有点失望,本来还想着能够找到一件汝窑残器呢!
虽然说是残器,但是他不嫌弃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他不嫌弃人家,人家嫌弃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