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第47章 凉州赈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47章 凉州赈灾(1 / 2)

一日,凉州都督李大亮上奏:“散居在凉州地区的突厥部落有十余万,因天灾兵祸,这些突厥人损失了大量的牛羊马等牲畜,生活非常穷困,需要朝廷赈灾。”

李世民下诏:“命凉州都督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在碛口贮备粮食,对凉州地区的突厥人就地赈给;袁天纲为西北道转运使,负责将含嘉仓粮食转运到碛口。”

袁天纲领到皇命,去大兴国禅寺与李婉顺辞别后,马不停蹄地带领五名户部官员及十余骑飞骑前往洛阳。

两日后,袁天纲到达洛阳,直奔洛州都督府,见到洛州都督窦轨,传达圣上的诏命。窦轨命令从含嘉仓中计划调拨十万石粮食。先征集七百辆马车及征调七百名役夫,装上第一期调拨的三万二千石粮食,派二百名府兵护送,随袁天纲从西北驿道运往凉州。

袁天纲带着运粮队日夜兼程走了近一个月,终于到达凉州碛口,李大亮已在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设置百余个粥棚,放粮熬粥。嗷嗷待哺的突厥饥民纷纷涌向粥棚,来的突厥饥民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袁天纲与李大亮每日在粥棚巡查,五日过去了,袁天纲看着这么多突厥饥民在粥棚前排队取粥,又眼见着第一批到达的赈灾粮渐渐坐吃山空,而第二批赈灾粮还在路上。袁天纲忧心忡忡地对李大亮说:“李都督,现在突厥饥民有十余万,每日消耗粮食一千石左右,每批转运过来的三万二千石粮食中,光运粮队在路上就消耗二千石左右,剩余的三万石仅够消耗一个月,真是劳民伤财啊。”

李大亮也忧虑地说:“袁郎中,本都督这段日子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今我大唐招抚突厥饥民,只见劳力费财没见到效益。更何况跟突厥战争过后,大唐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如今又放粮赈给,百姓不堪其苦,不如暂且停止招抚赈灾吧。”

袁天纲马上制止道:“这次需要赈灾的突厥饥民十余万,如果停止赈灾,这些突厥饥民会马上群起叛乱,攻打凉州,到那时,朝廷又要派大军平叛,花费的军费开支恐怕是百倍以上。”

“袁郎中看有何良策?”李大亮问。

袁天纲思索良久,说:“今年四月,我随李靖李卫公灭突厥还朝,李卫公向圣上上谏言:五十年后,必忧北边。”(李靖封卫国公,故称李卫公)

“难道李卫公预测五十年后,突厥人必反?”李大亮吃惊地问。

“李卫公所忧虑的很有道理。我这次来凉州,看到碛口到凉州都是孤立的堡垒,以往突厥人打进来,各城堡都是各自为战,容易被突厥人各个击破,故我建议对突厥饥民采取以工代赈之策,让这十余万突厥饥民新修自碛口到凉州的烽火台防御体系,这样可以抵御将来突厥人的侵扰。”

“此主意甚好!今日本都督与你一起向圣上上奏折,让突厥饥民以工代赈修长城。”李大亮拍着袁天纲的左肩喊道。

次日,李大亮与袁天纲联名上奏言道:“欲怀远必先安近,中国如根本,四夷如枝叶,使中国疲敝来供奉四夷,有弱干强枝的弊端。臣远考秦、汉,近观隋朝,向来是外事奉胡人的,都招致国内疲敝。凉州这个地方,地处沙漠,这里的突厥部落,他们要求称臣内附的,可以接受他们称臣,使他们居住在塞外,作大唐的藩篱屏障。这就是施给虚惠而收获实利的办法。如今放粮赈灾,消耗粮食巨量,只能得虚名而招致实祸,国家没有得到利益。臣等建议采取以工代赈,让这十余万突厥饥民新修自碛口到凉州的烽火台防御体系,可以起到抵御外敌的功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