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穿越历史>天汉之国> 第17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74节(2 / 2)

李彦仙看着众人,沉声道:“如果你们没有异议,明日我便回话王镇抚,两军合并。我们全部撤到邓州,用一年的时间,重新训练整编。商州和卢氏,交给邓州兵驻守。”

众人听了,一时间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合并是好事,只是这种方式,让人不愉快。

县衙里,汪若海对王宵猎道:“今夜李经略与他军中的将领商量,要不要答应合并。可我看镇抚的样子,对此事一点不关心啊。”

王宵猎道:“不是不关心,是此事我们关心没用,只看李经略的意思。”

汪若海沉默一会。道:“镇抚,恕我直言,你做得太绝了些。若是答应李经略,两军合并之后,依然各自分兵,他应该欣然同意。合兵以后,再想办法整编,那时还有人说什么?”

王宵猎看着汪若海。正色道:“参议,这种小聪明我不是不懂,也不是不会用,而是不用。用这种小聪明,纵然一时能够顺利合并,以后却后患无穷!一支军队,有陕州兵,又有邓州兵,以后必然有无穷矛盾。不是万不得已,军队中不能有山头,要团结如一人!李经略的两万人,不是我不重视,也不是我信不过李经略,而是要从根本上,防止军队分裂!为了这个目的,纵然李经略不同意,我也不会妥胁!这是根本原则!世间的事,许多是不能商量的!”

汪若海听了,不由愣在那里。没有想到,王宵猎会这么说,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关中一战,汪若海明显感觉得出来,王宵猎比以前更自信,不再像从前。

王宵猎说的不错,依他的做法,现在困难一些,李彦仙不容易接受。但一旦接受了,后边会少许多麻烦。而如果现在妥胁,或许李彦仙会比较容易接受合并,但后边的麻烦少不了。特别是依王宵猎的安排,与李彦仙是一正一副两位首领,下面的将领自然也会各自分派。

汪若海点了点头:“镇抚说的是。现在困难一些,以后就会简单许多。我小瞧了镇抚。”

王宵猎道:“参议,我们要做的是一件大事。要想做成,许多人都要付出,都要改变自己。不是参议小瞧了我,而是参议没有想到我会付出什么。别说是两万陕州兵,与我们救国救民的目的相比起来,就是二十万又如何?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官员,从一开始就不能背离这个目的!”

第410章 五户一兵

村口立着七八棵大杨树,树叶嫩黄,杨絮轻垂。村口的小河里有一艘破木船,船板已朽烂,在春风中轻轻地晃着。两只布谷鸟站在不远处的枝桠上,不住地在叫。许世杰停下脚步,对众人道:“你们都是寻常百姓,暂且在这里住半年。等到下半年,一起入军营训练,之后再分到各军里。”

王中孚问道:“敢问太尉,我们住在这里做什么?”

许世杰道:“在这里我是你们的都头,可不能乱叫太尉。被别人听见,不被人笑死?住在这里的半年时间,除了每日训练,平日里要做些农活。这村子周围都是好地,又有桑柘,着实是好地方。只是田地荒芜,道路毁坏,房子坍塌,一时间住不了人。你们要把村子重新收拾出来,好住人。”

王中孚道:“这样好庄子,怎么会没有人了?”

许世杰叹了口气:“前几年金军的完颜银术可南下,路过这处庄子,大多村民被杀死,剩下的一小部分被迁往北方,不知几人能活下来。说起来都是伤心事,不说也罢。时间长了,你们慢慢就知道了。”

又嘱咐了几句,许世杰带着王中孚一行人经过河上一座开始朽烂的小桥进了庄子。走到庄口,就见一个老人站在路的旁边,手中拄着一根拐杖,手中端着一个缺了口的碗。见到许世杰过来,便就举起手中的碗,不住地向许世杰示意。

许世杰上前,恭恭敬敬接了碗,一口饮尽碗中的酒。递还碗,许世杰道:“员外,这些人是从关中招来,在你的庄子暂住几天。等他们进了军营,打到河东去,为你报仇。”

老人连连点头。手中拿着碗,转过身看着众人,目光慈祥。

告别老人,许世杰带着众人进了庄子。到了庄子中心,指着一处荒废的大宅子道:“这里是顾员外的住处,没有得到许可,不许入内!周围的房子,你们看看有哪些可以住人的,暂时住进去。从明天开始我们收拾房子,之后再整理田地、道路。”

王中孚道:“都头说的顾员外,就是村口的老人?”

许世杰点了点头:“不错。到现在全庄就只剩他一个活人了。金军来的时候,一剑穿过脸颊。脸上留了两个疤,舌头也坏掉了,现在说不了话。这庄子说起来是顾员外家的,只是现在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听说你们来了,顾员外亲自到新野,愿意把庄子献出来,让你们居住。”

说到这里,许世杰又道:“你们排好班次。每天要两个人,一早到顾员外宅里,洒扫庭院,为他挑水做饭。记住,态度要好,说话要和气。哪个出了问题,必然重惩!”

一众人应诺。转过头,见顾员外靠在街边的大槐树上,笑盈盈地看着他们。

襄阳府衙,王宵猎坐在桌子后边,慢慢地喝茶。旁边是李彦仙、陈再道,再边上是汪若海、陈与义、牛皋和邵凌几人。汪若海介绍着最近一战。最后道:“此次进入关中,各军招集百姓,有一万五六千人愿意随我们南下,参军入伍。除此之外,在虢州斩了韦仪,他溃散的乱军中,也招了一万余人。粗略算起来,各种办法新招的有三万余人。再加上李都统的两万人,我们多了五万多兵。”

陈再道听了不由摇头:“五万多人,加上我们原有的六万多人,这就是近十二万兵了。以区区八州之地,养这么多兵,可不容易。”

王宵猎放下茶杯,问道:“年前重新统计了人户。现在八州有多少户?”

陈再道道:“这两年我们不断招揽人户,加上北方百姓南逃,算起来比崇宁年间的人户多一些。襄阳府大约有十三万户,邓州十五万户,随州和郢州都是约四万户,唐州约十万户。蔡州战事多,人户减少许多,只有约三万多户。信阳军一万余户,汝州约五万户。全部加起来,五十万户有奇。”

王宵猎道:“如此说,就是约五户养一兵。确实不容易。到了这个程度,对于地方来说,养兵就是极大的负担。若是安排不好,很容易引起地方动荡。”

陈再道道:“是啊,既要出粮,又要出钱,实在太难了。镇抚,要不将士们的俸钱减少一些?口粮去年有剩余,一时不会缺少。但钱实在不多。”

王宵猎摇头:“不是十分困难,不能减少将士俸禄。他们提着脑袋作战,岂能亏待?我们多想一想办法,尽量挣出钱来。还有,多吸引河东、关中人口,充实地方。”

李彦仙问道:“现在邓州养兵,不知一兵费多少钱?”

王宵猎道:“士卒入军,一个月三百文零用钱,吃、穿、住、用都是军中的。各级军官、效用,按照朝廷定的俸禄发实钱,不许克扣、折支。”

李彦仙低头想了想道:“如此,士卒的钱少了些,军官的又多了些。”

王宵猎道:“我们军中与其他地方不同。士卒参军,正常都是五年役期。五年期满除役,除役时会有约二十贯钱的赏钱。当然,现在还没有人除役,这些钱不必出。他们的家属都在地方,税、役之类会有优待。如此算来,一个月三百文就真的是他们的零花钱,不算少了。至于军官,因为要养一家人,钱少了可是不行。与其他军队比起来,不克扣、不折支,一律发实钱,确实发的钱比较多。但是我们军中除非是打胜仗,会有少量的赏钱,平时是没有的。这样一算,也就差不多了。”

汪若海道:“依现在算,养一兵一年最少要三十贯。若是打仗的时候,一年五十贯也是有的。以十二万人算,一年就要六百万贯足钱。不容易啊。”

陈再道道:“全部人户加起来不足六十万户,就按六十万户算,一户也要十贯钱。”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李彦仙苦笑:“我的陕州、虢州、商州等地,都是偏僻地方。土地贫瘠,人户又少,一共养了两万兵。如果像邓州这样,如何养得起两万人?”

陈再道只是摇头,愁容满面。

王宵猎道:“说实话,五户一兵,负担确实重了。但现在金军肆虐,兵少了又不行。我们必须重视困难,想解决的办法。我强调一点,钱尽量由官方想办法,严禁科配于民。这个年月,百姓生活已经非常艰难了,不能够再加重他们的负担。哪怕借债,也不能加税。”陈再道道:“前两年靠着发会子,六百万贯能拿得出来。可铜钱大多收入了官库,没有了铜钱做本钱,会子也不能多发。六百万贯,加上官吏的俸禄,实在难拿出来。”

陈与义道:“多收钱,无非是百姓难一点,但也不致于吃不饱饭。只要想办法,不加税赋,从百姓手里收上钱来,应该还能做得到。”

王宵猎摇了摇头:“想什么办法?只要从百姓手里收钱,跟加税赋有什么区别?这些日子,我一再告诫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尽量不要耍小聪明。比如与陕州军合并,说实话,李都统并不满意。我说的话太过直率,条件又十分苛刻,可以说是邓州军吞并了陕州军。汪参议提起此事,我就说过,我们做事不耍小聪明。难道我不知道,换个说法,李都统就不会这么不愉快?难道我不知道缓一缓,事情不要这么急,陕州军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为什么不做?因为那样做,会留下后患。一支军队,一旦有了派系,就会产生分裂。这种分裂时间越长影响越大,很难消除。”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李彦仙道:“好在李都统深明大义,没有计较这些,两军顺利合并。话说在这里,李都统这样做,对我们这支军队就是一大功,省却了无数麻烦。我不是小气的人,都统的这份功劳我会牢记心中,绝不负了都统!”

“哎——”李彦仙叹了口气。“为了此事,许多将领对我不满,觉得陕州军吃亏太多。不过,我相信镇抚的为人,相信你是一心为了抗金。何必计较这些!”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