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特种作战:幽灵部队> 五四三 生死狙击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五四三 生死狙击2(1 / 2)

<p>伏兵像一块岩石一样趴在废墟里,m24狙击步枪枪口像毒蛇一样轻轻移动,牢牢锁定六百米外一道断墙——那里的人!他面无表情,就连呼吸都放得很轻,加上身上的伪装,多数人就算踩到他的身上,顶多也就当他是一块石头而已。

凭心而论,m24狙击步枪看上去真的很土,比一向土出了风格土出了个性的中国军队的装备还要土,如果那个高精度瞄准镜拿掉,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支狙击步枪,反倒会把它当成老古董型的猎枪————没办法,它本身就是拿猎枪改的。没办法,美国陆军只是三等人,五角大楼历来不重视陆军的发展,狙击手这一兵种起步比英国、法国、苏联、德国等国家晚太多了,以至于一直到六十年代,美军都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狙击步枪。直到卷入越南战争,后勤线被装备svd德拉贡诺夫的越南狙击手搞得鸡犬不宁后,五角大楼才认识到狙击手的威力,开始发力培养狙击手。但光有狙击手不行,还得有枪,专注猎枪三十年的雷明顿公司接受了改装狙击步枪的任务,他们拿出的是同样用猎枪改装成的m40狙击步枪,而另一家同样负责研制狙击步枪的公司拿出的则是用m14改装的m21狙击步枪,都是凑合用的。

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军继续在狙击步枪的研制上砸钱,m21和m40不断改进,最终成为一代名枪。雷明顿公司在大力改进m40的同时还费尽心思,在m700猎枪的基础上研制出m24狙击步枪,并且研制出配套的高精度瞄具和高精度狙击弹,它甫一列装,其惊艳的表现就赢得了美军的青睐,绿色贝雷帽、游骑兵、海豹等特种部队都大量列装,可以说,m24是八十年代最为优秀的狙击步枪,没有之一。中国特种部队也通过走私渠道,弄到了一批m24,装备几支精锐特种部队。85式狙击步枪不行,连个瞄具的固定都很成问题,高精度狙击弹更无从谈起,它用的是机枪子弹。野战军侦察连之类的部队用它是没问题的,但是像幽灵部队这种黑编制部队用这玩意儿,就有点拿自己的命开玩笑了。伏兵就很喜欢m24,这几年他用m24收割掉的性命都不止三十条了,这次,在格罗兹尼,他还将用m24去收割更多生命。

伏兵眨眨发涩的眼睛,全神贯注的通过高倍数瞄准镜盯着六百米外的断墙。他的搭档,有着四年军龄的老伞兵加里宁准尉同样的出色,隐蔽得极好,而且非常专心,趴在瓦砾中好几个不时,不曾动弹一下。

一顶钢盔小心翼翼的从断墙后面露出一点点,老套了,两名狙击手当没看见。

数分钟后,一名衣服撕得像一堆布条的车臣士兵从断墙后面飞快地窜出来,然后用更快的动作缩了回去,一系列战术动作毫无花巧,都是在实战中一点点磨练出来的。要是沉不住气的新手早就开枪了,可是伏兵和加里宁都是在死人堆里打过好几次滚的老兵了,就当没看见。狙击手不是神,没有人会强求他们一定要消灭他们视线内每一名敌军士兵,他们活着就是对敌人最大的威胁。放弃了一次机会还能再找到第二次机会,而要是鲁莽的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就很可能再也开不了第二枪了。

又过了数分钟,那名士兵再次钻了出来,又闪回去,这次暴露的时间更长一些,两名狙击手还是当没有看见他。他第三次走了出来,也许经过多次试探,他放松了警惕,朝后面打出一个战术手语,断墙后面陆续闪出十余名同样伪装得很好的士兵,看他们的装备,应该是车臣人花大价钱请来的雇佣兵,有很多这样的雇佣兵活跃在格罗兹尼,他们装备精良,实战经验丰富,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伏兵静静的等待着,等到对方都走出二十来米了,才慢慢扣动扳机————

“砰!”

那位走在最前面的狡黠如狐的佣兵队长胸口迸出一团血尘,手里的自动步枪扔出几米远,仰面摔倒,再也站不起来了。加里宁也同时开了一枪,那位队长后面的机枪手头部炸成一团浆糊。遭到伏击,整支小部队却并没有过于混乱,迅速找掩护,然后向四周开火,不少子弹打到这边来了,显然对方并非等闲之辈。不过,没用的,伏兵和加里宁早就撤了,这些子弹都打到了空气,屁用都没有,还为他们招来了几发炮弹……

撤到一幢倒塌的房屋里面,利用瓦砾把自己的身影牢牢的遮挡起来,伏兵用战术刀撬开一听牛肉罐头,把里面的牛肉划成若干小块,用刀尖挑起一块,送进嘴里慢慢咀嚼。加里宁用匕首在枪托上划了一道杠杠,得意的冲他一笑:“第四个,比你多一个!”

伏兵无所谓:“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跟你比了。”

加里宁说:“比你多就是比你多,你得服输。”

伏兵说:“好,我服输。”

加里宁亲了一口狙击步枪:“照这样打下去,在战争结束之前我至少可以射杀一百名敌人,成为像瓦西里那样的狙击英雄了!”

伏兵苦笑:“英雄?怕是屠夫吧?当心点,别让人知道你在这里击毙了多少名敌军士兵,要不然你们国内那帮闲得蛋疼的记者准会把什么‘屠夫’、‘刽子手’、‘杀人狂’之类的骂名一古脑的套到你的头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