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01节(1 / 2)

那位俘虏,是天威军的一员,更是博陵崔氏的嫡出公子,他名唤崔珣。

丁靖本以为,这样一位长于绫罗的贵公子,会和他一样受不了死亡的恐惧,投降突厥,可是,他错了。

他亲眼看着这位世家少年经历了献俘礼,经历了重重酷刑,经历了种种羞辱,却始终紧咬牙关,绝口不提投降之语,突厥的驯奴鞭,打的伤他的皮肉,却打不弯他的膝盖,打不断他的铮骨。

其实,王庭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兀朵公主对他的喜爱,只要他只要愿意投降,愿意服个软,他就可以拥有西域第一美人,可以拥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他就不需要再经历那些非人的折磨,可是他偏偏不愿意,无论是服软,还是投降,他都不愿意。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当丁靖和他的突厥妻子,一起在王帐外面见到脖颈锁着犬链,被囚在笼中的崔珣时,丁靖震撼了,他的突厥妻子端详着笼中伤痕累累的少年,说道:“公主的莲花奴,确实漂亮。”

她又问丁靖:“但是,他为什么不愿意投降呢?投降了,就不用受苦了,还能娶兀朵公主,难道汉人,都喜欢为了所谓气节,自讨苦吃么?可是,你也是汉人,你就没有自讨苦吃。”

她后来说了什么,丁靖已经记不清了,他只是怔怔看着笼中少年,那一瞬间,他的羞惭,铺天盖地。

他不顾妻子的反对,解下自己的外袍,盖在了笼中少年的身上,之后,飞也似地逃了。

再之后,他开始浑浑噩噩,他愈发关注那个天威军少年,他眼睁睁看着他一次次逃跑,一次次被抓回,他看着他身上的伤痕越来越多,人也愈发消瘦,终于最后一次,少年逃跑成功了,还带走了尼都可汗,和众多突厥贵族的性命。

崔珣离开突厥后,丁靖对自己的唾弃,达到了顶点,他知道留在突厥,他会生,离开突厥,他会死,可是那样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都能忍受着非人折磨,不屈抗争,他这个久经沙场的都尉,做不到么?

丁靖于是筹划许久,终于也逃离了突厥,临走前,他只带走了他的那副金色明光甲。

回到大周后,他本想投案自首,可是他发现,在大周,他已经死了,他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他的儿子被授予官职,如果他投案,不但他会身败名裂,更会连累家人。

丁靖又一次怯懦了,生不得,死不得,他来到长安,寻到已经是察事厅少卿的崔珣,请求他,杀了他。

他记得,当时刚出大理寺狱的崔珣,病体孱弱,剧烈咳嗽着,淡淡说道:“我为何要杀你?”

丁靖跪在他面前,涕泪横流:“因为是崔郎君,让某重新记起,某还是一位将军。”

他拿着刀,高举着手,递给崔珣,崔珣只是瞥了眼刀刃,说了句:“我不想杀你,你走吧。”

他后来才知道,此时的崔珣,身陷阿史那兀朵放出的流言中,所有大周人都对他投降突厥深信不疑,他在大理寺狱又被折磨一年,即使他反复强调自己没有投降突厥,反复要求大理寺官吏前去突厥查探,但却没有人相信,他终于彻底绝望,对人性,对君父,最后,他以摒弃所有良心,甘愿当太后鹰犬的代价,才活着出了大理寺狱。

那个在突厥宁死不屈的少年,终于成了长安城阴鸷狠毒的察事厅少卿。

但他再怎么摒弃良心,再怎么阴鸷狠毒,他也没有杀丁靖。

因为他还记得,那日在突厥王庭,丁靖盖在他身上的一件外袍。

第149章 149

丁靖没有死成, 可是,他也无法再作为“丁靖”活下去了,天大地大, 他已无处可去。

崔珣最后跟他说道:“既然是个死人了,还诈尸做什么?我这还缺一个干粗活的,可以允你做我的仆人。”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 语气很冷淡, 高高在上的就好像施舍一样,但丁靖知道, 他不是在施舍他,他是在救他。

他在为他提供一个栖身之所。

丁靖又羞愧又难堪地同意了,他留在了崔府,可是,他无法忘记他当初在突厥王庭时, 屈膝跪在尼都可汗的面前, 说的“愿归顺突厥, 今生今世不再效忠大周”那句话。

崔珣唤醒了他的羞耻心,他耻于自己口中说出的投降之语,于是,他自我惩罚到不愿开口再说一句话,从此,丁靖彻底在世上消失了,留下来的, 是崔府中,无名无姓的哑仆。

-

成为哑仆之后, 丁靖开始帮崔珣变卖家资,去接济天威军家眷, 崔珣让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崔珣不让他做什么,他便不做什么,他虽隐隐感觉到崔珣一直在做一件事,但崔珣什么都不说,他也就什么都不问,只忠实做崔珣的仆人。

直到最近,他才终于知道,崔珣一直在做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紫宸殿上,丁靖身上的金色明光甲已经陈旧,再没有当日的光辉耀眼,他的脸上遍布不符合年纪的沟壑纵横,他喃喃说道:“崔少卿让臣卖了他的宅子,拿银钱寻个地方养老,臣是可以这般做,这样,就可以继续偷生,但是,是崔少卿让臣重新记起了,臣是大周的将军,臣又如何能够抛下他,独自偷生?臣今日前来,自知会身败名裂,必死无疑,这是臣应得的惩罚,臣无怨,可死之前,臣要为崔少卿,做这个人证。”

他徐徐道:“崔少卿从未投降过突厥,你们所听到的投降消息,只是兀朵公主为了得到他,放出来的流言,事实上,他没有做过兀朵公主的入幕之宾,更没有屈服过兀朵公主,无论是多狠辣的折磨,都没能让他低下头颅,出卖大周,如果这不配称作英雄,那什么配?”

他最后环视殿上群臣:“诸位相公,人心如秤,你们扪心自问,换做是你们,能熬过那般的折磨和羞辱么?为何这样一个百折不屈的英雄,却背负投降的污名六年?他也曾试着澄清过,他在大理寺极力喊冤,换来的是酷刑逼供……他没办法了呀,或许他不是诸公心目中清白无瑕的君子,但,他本可以清白无暇!是大周对不起他啊!如果诸公还有一点良知,请将某今日在殿上的话,说给百姓听,说给天下人听,请让天下人都知道,崔珣他,并没有投降突厥,他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降将,相反,他是一个英雄!”

丁靖的供述,一石激起千层浪,隆兴帝愤怒到咬牙切齿,他如此愤怒,除了丁靖作证,证明崔珣没有投降突厥外,最让他愤怒的,应是丁靖当众揭穿他的宠妃惠妃,使尽千般手段,只为占有另外一个男人,这等隐秘之事,就堂而皇之地在所有大臣的面前被丁靖说出来,这对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帝王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隆兴帝额上青筋都在跳,他怒道:“来人,将这个叛徒押下去,交大理寺议罪!

只是大理寺少卿卢淮,因为私纵崔珣前来大明宫,被勒令回府待罪,大理寺丞只好步出,代替卢淮答了声“诺”,金吾卫粗鲁地将丁靖绑了下去,丁靖临走之前,朝崔珣笑了一笑,那是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苍老板滞的脸,终于有了些许往日的神采,他被负罪感折磨了六年,如今,他终于可以释怀了。

崔珣一直目视着丁靖被押走,他知道,他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哑仆了,但哑仆已经完成了对他自己的救赎,从今往后,他不是无名无姓的哑仆了,而是那个做了错事,迷途知返的折冲府都尉丁靖。

-

崔珣抿了抿唇,他抬起头,直视着御座上颜面尽失的帝王,他说道:“丁靖的证词,臣的一身伤疤,都可以证明臣从未投降过突厥,既然臣不是叛国贼,那圣人,是不是可以下令查探一下王暄之死,以及,那页起居注?”

隆兴帝愣住,他几乎狼狈地说道:“放肆!朕早就言明,王暄之死,和朕毫无干系,起居注上那句话,更与天威军一案没有半点干系!朕是皇帝,一言九鼎,就因为你的不信,朕就要下令查探?简直荒谬!”

崔珣轻笑:“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圣人无法解释起居注上的话,也不敢查探王暄之死,此乃众目睽睽之下,彰明较著的事情,圣人如今以皇帝身份压臣,在臣看来,反而坐实了圣人曾勾结突厥,残害忠良,出卖百姓!”

隆兴帝愕然,珠帘后的太后,终于沉声说了句:“够了!”

她缓缓道:“崔珣,吾知晓,你在突厥受了许多委屈,回到大周后,是大理寺失察,冤了你,这是吾与圣人的疏忽,吾会昭告天下,为你正名,今日你的悖逆之言,吾也可以当你是哀伤过度,一时糊涂,你且回去吧,此事就此作罢。”

她是在给崔珣最后一个机会,只要崔珣答应,他仍然拥有权势地位、荣华富贵,他还可以额外拥有流芳美名,隆兴帝都不知道太后为何这般纵容崔珣,他回过头,刚想开口,就被太后狠狠瞪了一眼,从摇曳的珠帘缝隙中,隆兴帝分明能看见太后眸中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但就算再怎么失望,再怎么愤怒,这还是她的儿子,她不想失去这个儿子,她不得不继续维护他。

她许诺崔珣既往不咎,以此换来各退一步,可崔珣却偏偏不领情,他反而讥嘲地弯起嘴角:“臣击登闻鼓时,告了圣人,也告了太后,臣告太后包庇亲子、藏贼引盗、枉法徇私,如今看来,倒是印证了状告之语。”

太后怔了下,崔珣又道:“臣可以理解一个母亲,不顾一切,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无法理解一个太后,不顾一切,保护勾结外敌的皇帝。”

此话一出,闻者咋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