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宋翔> 七十三胜利之后的建康(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七十三胜利之后的建康(一)(1 / 2)

开春之后,建康府依旧被一遍喜悦之气包围着,一方面是因为新年刚刚过去,节日的气氛依还在,一一方面也是因为去年年末,大宋对西夏的战事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其实这次对西夏的战争无论是持继的时间,规模还是重要性,写两年前的宋金战争相比,都远远不及,既使是与对西夏的事情相比,甚至也远远不如元丰四年(1181年)的那次大宋五路伐夏的战争,但对于大宋来说,这场战利却依然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意义,这是大宋历史上少有的主动出击,在别国的领土上作战,并且能够大获全胜的战斗。

大宋建囯两百余年,大小战争不下数百场,给人的印像总是胜少败多,实际上如果仔细核查,就会发现其实宋军并非不堪一击,胜利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只是宋军的胜利,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抵抗敌国的进攻时取得,少有主动出击,开彊避土的胜利。

偶尔有几次主动出击,但往往也是战事一开始时尚能节节胜利,然后深入敌境之后,师老兵疲,结果被敌军抓住时机,反击得手,导致全面溃败,损兵拆将,之前取得的胜利果实也随着一败而全都付之东流。太宗时期的伐辽之战,和神宗时期的伐夏之战,都是这样。

因此在大宋的历史中,也只有熙宁四年(1171年)王韶开拓熙河,和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的胜利,才能与这次对西夏的作战胜利相提并论。但王韶开拓熙河时,面对的对手其实只是一些吐蕃的部落头子,不足为惧。而岳飞北伐到是面对金军主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胜利,但结局终究是因为受到赵构和秦桧的阻挠,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不得不撤军而回,放弃了所有的胜利成果。

而这一次对西夏取得的胜利,虽然战果未必有那两次那么辉煌,但却是面对一个此前大宋从未战胜过的西垂大国,不仅在军事取得了完胜,扩地数百里,而且还通议和手段取得了西夏的大量赔偿,并且每年获得进贡七万两白银和八千匹马,可以说是善始善终。这也是大宋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事实上在决定发动这场战争之前,尽管中书省和枢密院通过决议,但在朝中还是遭到许多官员反对,既使是在杨炎取得了黄河一役的大捷之后,还是有不少官员认为把西夏军打退就行了,应该极时收手才好,以免发生意外,画蛇添足。甚至有一些官员大谈什么“圣人当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要皇帝能够谨守圣人之道,不动兵革,外夷便会自动来降”之类的言语。

赵忱虽然对此不予理会,一直都坚决支持杨炎作战,但确实也是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现在终于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心情自然十分舒畅。

这时以经进入了建兴四年(1174年),不知不觉,赵忱以经做了三年的皇帝,而且大宋复国之后,定都建康也以经过去了两年多。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赵忱推行新法,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除了四川向五路之外,其他各地的土地、挟户的清查工作都以经基本完成,查实出来的土地几乎增长了近一倍,使得朝廷的税赋来源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而农民的负担却有所减轻,国库中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可以算是国泰民安了。

现在又取得了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对皇帝的颂扬之声不断,秦皇、汉武自然不在话下,唐宗、宋祖也亦有所不及,只把赵忱形容得如德配三皇,功高五帝一般。还给赵忱赠上了无数尊号。好在赵忱自己还保持着清醒,并没有忘乎所以,连下三道诏书,严禁各级官员给自己再上尊号,这才止住这股风潮。

而对于这一次又立下大功的杨炎,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种还是与原来一样,认为杨炎是宗室,长期掌军对朝廷不利,还是应该免除兵权,闲置为好,而另一种则是认为,杨炎为国立下大功,应该给予嘉奖,甚至有人建议朝廷,破格启用杨炎出任枢密使。

按赵忱心里来说,他到也是希望由杨炎来出任枢密使,因为现在宰相中,只有陈俊卿一人,现任的枢密使韩彦直可以顺理成章出任宰相,正好可以给杨炎腾出位置来。不过一直没有宣布,一方面是因为赵忱也知道这个决定必然会遭到群起的反对,在没有把握之前,还是不要冒然决定。而另一方面,赵忱也想对目前的官员人选、制度进行一个大调整,在沒有全盘考虑清楚之前,不想有任何举动。

其实赵忱的这个想法甴来以久,目前朝廷的官员和制度基本都是沿用孝宗时期的旧制,赵忱对此并不是很满意,但他也清楚改变官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己刚刚继位,还没有自己可以特别信赖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因此只能暂时还是沿用旧制。因此在梁克家和洪适受湖南路民变而罢职之后,赵忱并没有任用新的宰相和参政,就是想找个机会,彻底改革官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