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宋翔> 三新年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三新年3(1 / 2)

赵眘的目光转向梁克家,道:“梁卿,你又以为如何呢?”

梁克家道:“从奏策上看,杨炎所说的自然较为丰富,也更为务实。不过臣对杨炎为人所知不多,他的实际能为如何臣也不大清楚,不敢随意妄言。”梁克家在持政大臣中一向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现在赵眘问他,也具实回答,两边都不得罪。

赵眘的目光又落在龙大渊身上,道:“龙卿,是你向朕推荐的李道,现在你看了他们两人所写的奏策,以为如何呢?”

其实龙大渊早就想好了说辞,只是不好主动提出,现在赵眘问到他,正中下怀,道:“陛下,微臣也以为杨炎所言比李道稍胜一筹,不过……”他顿了一顿,接着道:“但诚如史相所言,他为人毕竟太过年轻,虽然将材,但仍需磨励方可成大器,而李道到底老诚持重一些,依臣之见,到不如命两人一起领军雄平定广南,他们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岂不更好。”

原来龙大渊看了奏策之后,也觉得李道明显不及杨炎,因此才提出由两人一道领军,平定广南的建议。李道的资历,年龄,官职远在杨炎之上,一但两人一同领军,当然是以李道为主将,这样一来其实就是启用了李道。去年在杨炎的官司中,李道一直躲在幕后,没有露面,只有杨沂中和杨炎才知道,因此在别人看来李道和杨炎并无矛盾。因此龙大渊这个意见到也不无道理。

赵眘听了,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到虞允文身上,道:“龙卿所说,虞卿以为如何呢?”

虞允文道:“臣以为不妥,如此安排只会误事。”

赵眘微徵一怔,道:“这又是为何呢?虞卿能够说得明白一些吗?”

虞允文道:“陛下,如果让李道和杨炎一同去平乱,那么以何人为正,何人为副呢?如果以杨炎为正李道为副,而李道的官职高于杨炎,岂能安服于杨炎之下,若是以李道为正杨炎为副,而杨炎的能力强于李道,李道又岂能御之。如此一来,岂不是主从不定,上下不分,岂不是要误了大事吗?愿陛下详查。”

赵眘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刚听龙大渊所说,他到是有些动心。但听了虞允文的话之后,也觉得这样做确实不妥。他捶了捶头,苦笑道:“这可真有些难办了。”

虞允文接着道:“臣方才所听,所言杨炎不能胜任的原因,无非就是说他太年轻了。然而刚才韩枢密所言及是,用人唯才,又岂在年纪大小。何况还有中书在朝中遥度指挥,必然不会误事的。”

韩彦直也道:“依臣看来,杨炎虽然年轻,却也不是轻孚燥进之人,臣请陛下不可犹疑,当早作决断。”

其实这过年的三天,赵眘每天都在宫里仔细的看这两份奏策,甚至到了逐字逐句的比较的地步。平心而论,赵眘也觉得杨炎对广南局势的了解程度,广南之乱暴发的深程原因,以及平乱的方针和策略都比李道所写的要深刻的多。而且杨炎这一年多来的实绩,都让赵眘对杨炎的军事能力也十分认可。其实在问这些宰辅大臣之前,赵眘在心里以经有些偏向杨炎了。

赵眘也知道,李道早年虽曾是岳飞的部将,但他在岳家军中始终都是一个不显头角的普通将领,能力远不及岳家军中的张宪、牛皋,董先,徐庆、王贵、李宝等人。他现在虽然也当上了庆远军节度使,但其实是一步一步熬上来的,至今为此,李道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绍兴三十一年的茨湖之战,这一仗其实只是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还是沾了采石矶大捷的光,才被列为赵构列为中兴十三大捷之一。而杨炎却不同,无论是在北伐,还是这次在广南,都显出了及强的军事能力,而且战功绰著。对于这一点,赵眘是十分放心的。

而且赵眘在过年其间,还特意召见了在临安养病的吴拱,询问他的意见,结果吴拱也认为,如果是用李显忠或韩彦直自然是合适的,但除了他们之外,在临安的诸将中,还是杨炎更为合适一些。因此又坚定了赵眘的决心。

不过赵眘唯一但心的就是杨炎的年纪,毕竟才只有二十一岁,实在是太年轻了。而目也从没在独当一面的经历,因此赵眘还有些犹豫不决,才想听一听宰辅大臣们的意见。

赵眘沉思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对韩彦直道:“子温,你明日领杨炎到武英殿来见朕,朕要当面询问以后再作定夺。”然后又转向虞允文道:“虞卿,明天你也一齐来旁听吧。”

虞允文和韩彦直齐声道:“臣尊旨。”

其时这时几位执政大臣心里都明白了,赵眘是选定了杨炎。所谓‘当面询问以后再作定夺’不过是一句过场话。只要明天杨炎的回答没有什么大纰漏,这个决定就不会再有变化了。

而虞允文是当朝首相,又是杨炎的推荐人,韩彦直是知枢密院事,主管军事,因此要他们两人来旁听对杨炎的询问也是合理的。同时这也表明,如果使用杨炎平定南方,将由他们两人在朝中调度。一但平乱成功,两人也有一份功劳。

第二天,杨炎就由韩彦直领着,来到武英殿上,面见赵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