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杰他们先乘车赶到市区的基地司令部,所有参与拉练的人员都要求在这里集结。在司令员进行简短的战前动员后,部队就出发了。
这是一支由一百多辆各型车辆、一千多人组成的部队,行走在路上,很有种浩浩荡荡的感觉。参与这次拉练的大部分为机关和后勤人员,而非正规作战部队,所以并没有金戈铁马的气势,这让汪丰和黎杰多多少少有点失望,但同时也让他们感觉到,在这千军万马之中,他们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车队驶出市区,穿过平地,爬上了蜿蜒的盘山公路。到了山顶后,所有人员都下车步行,因为前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镇。按原计划,部队要从这里开始进行徒步行军。
黎杰他们和所有参练的战士佩戴的都是标准步兵装备,徒步行军,对体力和毅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按计划,今天的徒步行军距离是30公里。这对很多初次参加拉练的人员来说,都是个考验。
队伍的最前面是警勤队,作为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黎杰他们新训队的三个班就走在第二梯队。
先头部队刚进入小镇,就被镇上的居民发现了。先是有小朋友在喊:“解放军叔叔来了!解放军叔叔来了!”接着就有大人在叫:“来解放军了!来解放军了!”然后就有许多人从家里涌出来,来到了路的两旁。
在这里,黎杰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解放军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崇高地位。镇上这些自发聚集起来的老百姓,就真的象以前电影电视中看到的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百姓一样,从家里搬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慰劳他们。有端碗递水的,有往战士们兜里塞各种土特产的,有个老大娘,还真的抱了一只大母鸡硬往一个战士怀里塞。
警勤队已经快速通过,黎杰他们却给阻在了镇上,他们不断地推诿着路边递过的各种各样的慰劳品,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谢谢了,不用,谢谢了,不用。”一条不长的路,他们通过花了整整一个小时,这大概是上级领导们没有想到的。
走在路上,黎杰不禁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百姓对部队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是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吗?是因为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的缘故吗?这些概念对这些纯朴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太抽象了?这地方也没有抗洪抢险、抗冻救灾、抗震救灾之类的啊,部队应该也很少到这里来啊,那到底是卫生呢?”这些问题,黎杰当时并没有想通。直到后来,他问了谢排长,才知道了答案。
这里本来是个交通闭塞、鸟不拉屎、极度贫困的地区。后来部队来了,打通了公路,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扶贫援助,当地才慢慢发展起来。于是,老百姓就记住了,给自己带来幸福生活的是解放军,于是,他们知道了自己要感谢解放军。所以才有今天的一幕。
老百姓真的很纯朴、很知足的。你只要给他做了哪怕一点点实事,他们都会永远记住你、永远感恩于你的。
这样的答案让黎杰多了一些思考,自己现在所在的这支军队,不只是战争意义上的军队,因为现在根本没有战争。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这正是这种责任的体现,人民军队就应该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忠诚。这样的军队才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一想起“忠诚”和“责任”这两个词,黎杰就又想起了王丽的死。他此时已经隐隐觉得自己前段时间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自己对王丽的所谓忠诚和责任,是不是太过狭隘了?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目标,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但一想起王丽,黎杰的心里就莫名涌起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这使他无法也不敢再想下去。
拉练部队在天将黑时,完成了今天的徒步行进任务。此时天下起了大雨,上级决定部队在一处山脚下一处早已选好的开阔地驻扎下来。
接下来就是搭帐篷、挖厕所、挖排水沟、布置岗哨、定口令。炊事班则搭起了野战厨房,忙着给大家准备晚餐。
黎杰和汪丰所在的班在谢鹏飞排长(此时的班长)带领下,很快就搭好了帐篷,铺好了床,并对帐篷周围进行了清理,然后又按照要求布置了警戒,然后就等着开饭。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向他们慢慢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