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265.第263章 天下同贺,礼金多到发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265.第263章 天下同贺,礼金多到发指(1 / 2)

第263章天下同贺,礼金多到发指【求订阅】

书房。

曹操在纸上落笔,写下了郭嘉,荀攸,赵云,曹仁,夏侯渊等等文武的名字。

而后又写:

郭嘉:敢用险,善用险。当机立断,出奇制胜,料事精准,军谋奇才。

荀攸:奇谋多策,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独当一面,谋主之才!

赵云:世之儒将,强挚壮猛,一身是胆,破万军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是在写文武众臣的功勋,战绩,为他们定功。

封将的时候要用。

每个文武后方,又记下个人的具体功绩,带来了哪些影响。

这是件很庄重的事,只有曹操有资格执笔。

文姬在右侧,负责抄录他所写的评定。

貂蝉则在给曹操研墨。

郭嘉得到通传后,溜溜达达的从门外进来。

先给老板请安,又给两女执礼:“嘉见过两位夫人。”目光掠过貂蝉和文姬,心忖州牧家的女子,气象之瑰丽出挑,当真举世难寻。

曹操道:“奉孝过来有何事啊?”

郭嘉伸着脖子看他所写:“大家知道魏公在给我们写评定,让我来看看。”

“封赏文武时,自会告知。”

曹操的书房外,众文武站成一排,将星璀璨,文臣良谋,多如云聚。

这些叱咤当世的文武站在一起,居然有种等老师批作业,想知道自己多少分的既视感。

屋里,曹操对文姬努了下嘴。

文姬就把自己抄录的那一页关于郭嘉的定语,给他看。

郭嘉接过,看两遍:“我善用险吗?我那些献策,都是想好的,成功的概率很大。”

没逼数,和贾诩一样。

他还觉得自己没献过毒计呢。

官渡之战前,郭嘉在十败十胜论后,顺势向曹操提出平定北方的宏观战略,坚定了曹营各部必胜的决心。

这次征乌桓,曹操虽然没带郭嘉。

但他在战前就为北击乌桓,操盘献策,制定了计划。

战略战术上是曹操实控,指挥兵马。

但郭嘉人在邺城,心却跟着飞到乌桓去了,通过讯珠和曹操一天联系八遍,商榷计划。

曹操对他也足够信重,许多计划,都是和他商议的结果。

能在入冬前的短短时间,攻克乌桓,郭嘉功不可没。

曹操在其评定论功的细则上,写的很清楚。

至于他说自己没用险,曹操不搭理他。

执笔继续写,程昱:善断大事。性格刚戾,与人多迕。

曹操给程昱的评价是勇冠贲育,文可治一方,武可统兵战万里,既是上谋,亦是良将。忠勇无二,狠厉决绝。

程昱确是曹营的头号狠人。

曹操写完放下笔,看郭嘉还等在旁边,劲劲地从文姬那里把他写下定语的名单,都要过去看一遍。

“魏公大才,知人善用,品评之准,透彻人心。”郭嘉赞道。

“你过来到底想做什么?”

“我听说鲜卑也派了一支使节队伍,要来贺魏公大婚?”郭嘉说。

确是有一支鲜卑部落南下来访,不是之前交过手的东鲜卑,而是位于草原中间,历史上鲜卑部落中最强的一支,也就是后来以轲比能为首的鲜卑。

曹操已让人传讯北关,放其南下,要看看对方意图。

既然不是东鲜卑,曹操从中看到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对方在寒冬二月,从大草原南下,其间的风险和阻碍,可想而知。

必有重要之事,曹操也想借机会听听草原上的动向。

“我想北上,去迎这支使团,顺便观察他们的意图。”郭嘉请缨道。

曹操暗忖奉孝倒是知我心思,想一块去了。

“我已让人去了,北地苦寒,你往北迎…不合适。”

潜台词:天冷,你虚的厉害,再冻病了。

郭嘉撇嘴:“我哪有那么虚,往北走一走还是没问题的。”

你可有点逼数吧…

曹操:“没事回去睡觉,多休息,要不就去仲景,元化那里打下手,多闻药气,对你和志才有好处。”

“让等在外边的人都散了,定语一时半会写不完,还会有删减调整。”

郭嘉告退。

而内宅有人来叫貂蝉和文姬,回去试喜服,两女也喜悠悠的走了。

门外,典韦,许褚见没人了,双双往屋里凑。

“你俩也有事?”

典韦:“咱看众将都很在意州牧写的定语,咱也想要一个。”

“我也是。”许褚。

曹操挥笔而就,典韦:万军斩将,能吃驴肉。

许褚:凶猛如虎,爱听表扬。

典韦接过后拿到面前细看:“有一个字是驴啊,咱的评定还和驴有关?”

许褚愁眉苦脸:“咱这评定这么短呢?也没使劲夸我呀。”

曹操差点笑了。

他给典韦,许褚另有评定,论功的定语还很高,但现在不能给他们看。

“出去走走。”曹操坐乏了,打算溜达溜达。

“州牧,我们去哪?”

“城里走走。”

————

杜绣娘待在她住的小院里,也能听到这几日城内比往昔热闹。

她被养在这,一般不出门。对现在的生活有些逆来顺受,有时还安慰自己,有个强权的男人护着也挺好,安安稳稳的。

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有时就想出去看看,往人多的地方去。

她告诉家里管事的吴婆婆,说想出门。

吴婆婆把消息送上去,过了大抵一个时辰,回信说可以出门。

杜绣娘换了最漂亮的衣服,粉色的上衣襦裙,下边是钴蓝色,浅浅淡淡的那种蓝调子的长裙。

这个年代,一裙染双色,要比普通长裙贵七八倍,绣工也好。杜绣娘知道自己出去容易招风,要了顶带纱的沿帽,遮住面庞,才在一行人伴同下,出了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