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格局
八月十三,朱友裕焚毁营寨,率众东蹿。
十四,靖难军三面合围,圣人一路追杀到郑州,屯驻太子池的武乙戟率魏军配合,再败朱贼,杀略近万。至夜,洛阳一带仍有大量处于撤退状态的零星小股叛军,一些藩军和禁军急着抢劫,又是一场大乱斗。洛阳各城大火冲天。汴人的数年经营再度荡为丘墟。
十六,圣人从郑州返回。
这年头,李某也不幻想能把麾下改造到三纪律八注意。这时候也无法约束,没人会听你啰嗦。李光弼治军何其森严,被逼得在街上跑来跑去亲自制止,乱军才不情不愿哼哼而去。识相,“缴获”分你一份。一个搞不好有人鼓噪起来,你是镇压呢,还是怎样?而且诸侯之师又不发赏——也是没那财力——大伙都自费勤王,白给圣人破财卖命是吧。得亏洛阳士民战前跑光了,大伙只能抄到一些物质。
总算这些武夫还有点数,看到他回来,立刻自我整顿。打杀了一批不收手、不收敛的典型挂在路边示众,又扑灭余火,清扫坊市。基本恢复东京秩序后,装作无事发生。
圣人下令把朱逆的“行在”悉数拆掉。
十七,中外诸军拥着皇帝住进相对洁净的上阳遗城。
朱温的“梓宫”从一口深井被捞出,随后运到行在附近一座别院安置备用。
战役获胜还不够。这是周密算计、国情运筹、水到渠成的结果。在宋以前,君臣之斗,臣一旦陷入下风,势就会不可遏制的流向君。自带霸服的皇帝即使什么都不做,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可能为你死节,天然就有一批拥簇爪牙。
魏博人孙揆被李克用劝降,大骂:“我天子大臣,岂事诸侯!”就是这种体现。河朔逆藩的人也不能全免俗。
昭宗被劫华州、凤翔,半数大臣跟着上朝,出谋划策。岐军狂喷汴军是“夺天子贼”巢军招降郑畋——“宴上,将佐以下皆哭。”赵帅王景崇整日哀嚎大唐没了。昨天还在作乱的小王被圣人一杯蜜水、一个宫女就收买了,也是这种表现。
这是赫赫上帝、阴阳五行、天地君亲师、要君者无上、事君能致身、三纲五常、天授神灵、中心爱之、天人感应各种组合拳长期驯化社会的产物。
在这些思想、伦理基础上,在没被臣基本架空、限制的情况下,皇帝稍微表现出一点能力,有及格线上的智商、斗争水平,翻盘就有望。这是军阀不具备的。尤其晚唐五代,几个人自发忠诚节度使、领导?
不过,要加个前置条件——积善之家。
士人说法叫:上有祖宗之德可乘,下有余荫之臣为辅。
而若无藩镇割据,武夫不桀骜,人心不这么丧乱,朱温也不会输的这么快,甚至不会输。
当然,结局也不会差很多。顶多换个被搅碎肠子,被一窝杀光的样。
在这个时空,在圣人手上,朱温是幸运的。心肝宝贝张惠,爱妾石氏,两对儿女,都被圣人好好养着,还在老家种田的亲人也没被悬赏。
朱温死后,石氏被朱友裕安置在一个民宅。小朱败退时没顾得上,遂为萧秀捕捉。吓得魂不附体,圣人将她转移到天后的院子,让姐妹俩见面,才稍稍冷静。
扯远了。
善后同样重要。赏善罚恶,势力划分,州县人选,行政区划,新政策吹风,各种问题都会接踵而来。既是一次强化威权的机会,也可能为又一轮纷争埋下导火索。
圣人首要思考的有两个。
一是诸侯。诚然,借助了他们的力量才得以初平朱乱。
李克用、拓跋党项、赵匡凝数年来屡次支援,助自己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赵、魏在经济上的慷慨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
魏博率先挑起反……扛起正道。给二朱输血。劝横海回头。对朝廷赞助物资。传檄天下声讨朱温。在滑州地区上眼药,虽屡败,但屡战。牵制了朱温相当精力。成德在上洛一战出了死力,并通过隔绝河内的方式遏制了李克用。
淄青顽强抵抗,挫败了朱温全覆齐鲁。
杨行密在淮上摆出架势,迫使朱温长期分兵防御,这次实攻徐州,使得该地汴军无法移动。
马殷派了七千人意思了一下,但意思也是意思。王重盈在皇室、李克用之间,让王珂娶了广德,私心且不论,变相为圣人站了台。两次保卫战,河中坚定立场,意义重大。
李仁美为了专心勤王,把汗位让给弟弟,入朝以来谨小慎微,任劳任怨。虽然也有怕挨打、谋地盘的私心,但很正常。杨守亮率三万余梁汉之师驻防关外,数攻陕、洛。
这些都是有大功的,也各有诉求。
论功,得根据他们的诉求来。
赵、魏可能没想太多,维持默许河朔型割据的政策即可。但这会强化历史遗留,可能会被后人批为不负责任的妥协,就像指责刘秀那样。这还是次要。万一谈不拢,他俩从中作梗,会让你恢复元和局面都困难。
元和以后,讨非河朔型,河朔型是可以不干涉、支持朝廷的。现在你表现出改变国情的苗头,那他们大概会明里暗里让你讨伐、移镇、入朝非河朔型时不顺利乃至失败。有他们撑腰,非河朔型对抗你的胆量也会大得多。
这事,不好搞。
前山南节度使杨守亮的诉求是移镇。圣人已经许诺陕帅了,只待让其入驻,加散官和其他头衔扶正。
按本心,他不想给陕州。要给杨守亮换个地方,还得看看哪些人好拿捏。
这三家算是好的。
李克用一直想贤妃立为皇后。
事涉储君和派系,圣人也得再三斟酌,问问后宫什么意见,朝廷什么看法。如果前朝后寝都不舒服,他也不想用威权强行通过,把人全得罪了。
赵匡凝没表露任何欲望,似乎就是一腔忠心,但别人不说,你得琢磨,真觉得人家无欲无求啊?
李仁美要求生存,加上张承奉这个二逼,压力更大——他不是穿越者,不知道自己最后能打败张承奉。还有复国愿望。求生存,完全没问题。
二者之间,圣人早已做出了选择。回鹘来讨叛了,归义军又做了什么?打着大汉主义、爱国主义旗号自行其是?
少扯什么几把河西是我收复的,你就该全部封给我。你不给,你分为两个藩镇,那老子就不会来朝见!拜托,这是什么社会?封建社会。只要你还是唐臣,服从朝廷,不是最起码的?
河西疆土,你既然还认朝廷,朝廷出于安全考虑,分成两镇怎么了。能怨恨这么久,属实没认清自己的身份,觉得朝廷对不起自己,忘了自己臣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