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也扶我坐下:“正是呢。姑娘的身子也伤心不得。”
我拭了泪,亲自烫了两只酒杯:“天大地大,竟在这山野村店中相遇,又是久别重逢。定要好生喝两杯。”
饮过三杯,我正要添酒,却见她左手护着小腹道:“大人赐酒,本不该辞。只是若兰实在不能再饮了。”
我一怔,随即放下执壶,欢喜道:“果真么?恭喜妹妹了。”
若兰垂头望着袖口盛开的梅花,微微一笑道:“我曾向观音许愿,若得了孩儿,定然倾尽资囊,奉献观音驾前。今日正是去白云庵还愿的。不想竟遇见了大人,可见菩萨有灵。”
我欣慰道:“瞧妹妹的装扮,非富即贵。不知妹妹嫁与何人?家住哪里?”
若兰叹道:“若兰惭愧。若没有于姑娘和若葵,也不会有若兰的今日。”
我心中亦猜到了几分,不觉问道:“你是不是嫁给了昌平郡王?”
若兰垂首欲深,侧转了身子,微微含羞道:“是。自从于姑娘在京中殁了,若葵在军中自尽。王爷见我可怜,怕我在军中再受人欺凌,便收我做了妾侍。”
我又问道:“可入了宗谱?”
若兰摇头道:“若兰是官婢出身,王爷擅自纳我为妾,会被两宫怪罪。若兰能追随王爷左右,已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哪里还敢奢望录入宗谱?”
我在她的小腹上虚抚一下,微笑道:“不然。你这个孩子是昌平郡王的长子,太后定然欢喜。过些时候,你一定能得到册封,只怕还是个佳人呢。”
若兰道:“是不是佳人,若兰倒不在意。只盼望王爷能对这孩子好些。”
我笑道:“这是王爷的第一个孩子,难道能不对他好?”
若兰黯然摇头,面色忽而变发白:“这孩子来得突兀。王爷也不过是可怜若兰,才纳若兰为妾的。王爷对于姑娘,才叫作好,他最喜欢看于姑娘写字了……”
我拉起她的手,打断道:“锦素已经不在了,你却能常伴王爷左右。你何必与她比?”
若兰拿起帕子点了点眼角,赧然一笑:“大人说得是。是若兰不懂分寸。”
我问道:“这些年,昌平郡王在西北好么?”
若兰道:“王爷自三年前被贬为西北中郎将,便一直郁郁不乐。直到武威金昌之战,王爷亲率军士深入敌后,劫夺了粮草,朝廷才又封了龙骧将军,督雍、凉、秦三州军事。只是经此一战,我军忙着移民屯田,西夏也不敢再轻易进犯,所以西北倒太平了两年。王爷闲来无事,只是操兵狩猎。”
我赞许道:“‘暂劳永逸,必获后利’[39]。武威金昌一战,竟打出数年的安宁,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