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皇帝平定北燕,北方大小叛乱不绝,况且西夏边患未平,却哪里来的“人心所向,太平世界”?李老一本正经道:“就在高官家以为高枕无忧时,桂阳郡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珍珠山中的数万蛮子,各挺槊棒,冲将下山,杀害许多良民,数日之间便攻占了蓝山县,直将蓝山县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话说蓝山县中有一个姓梅的大户,知道县令无能,在得知蛮子攻城时,便将女儿即时剃度,舍入庵中为尼。那蛮子虽然残暴,却也没敢唐突僧尼。于是这一家子就活下来梅小姐一个。”
我一哂。既是起兵造反,攻城略地,还如何会放过城中的僧尼?即使不杀,也要夺了回去,男的为奴,女的犒赏给将士。下面接着道:“这位梅小姐为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作智妃。”
智妃?如此冷艳的名字,倒不像是个尼姑的法名,且似乎在哪里听过。“智妃尼姑极具慧根,她想方设法逃离蓝山县,往临武县的一座庵堂中栖身。她目睹父兄死去的惨状,立志杀死蛮子,为父兄复仇。可恨她只是一个弱女子,空有智识,却无主张。于是她高张艳帜,要物色一个可以供她驱使的男子。久而久之,人送外号‘俏观音’。唉,可怜青春女儿入空门,名门闺秀堕风尘。鸳鸯帐中藏孝义,从此不慕一心人。
“这蓝山县的县令再不好,却还能死节。那桂阳郡的太守却无能又无勇,点起军兵攻打数月,直到智妃的新发都长了出来,就是打不下蓝山县。高官家龙颜大怒,一道敕封黄皮御旨丢了下去,槛车送京治罪,免官发配了事。话说这新上任的桂阳郡太守是个十九岁的小王爷。新婚不久,听见桂阳郡蛮子造反的事情,当即上书,愿往平叛。官家感其忠孝,便准他一试。”
高旸婚后不久,便授了桂阳太守。听到此处,我心中确信他说的必是高旸无疑。少女道:“这小王爷新太守又与智妃有何干系?”
李老道:“列位看官,这位小王爷撇下娇妻,虽是为了立一番事业,但少年人哪个不爱美色?小王爷下车伊始,听人说临武县有一个俏观音智妃,便寻了过去。果见这智妃面若桃花、体若白瓠,当即赏之不尽,爱之不绝。小王爷于佛前起誓,定要将她娶回家去。
“那智妃见他是个郡守,又是王爷世子,便道他定能为她了此心愿。因怕小王爷耽于美色,不理政事,便激他道:‘若要将我娶回家,倒也不难。只依我一件事便可。殿下若能办到,一切好说,若办不到,我宁可死在这里也不随殿下回家的。’
“那小王爷便急吼吼道:‘你要什么只管说来。’
“智妃道:‘我要殿下做的事情是你分属应当的。只将蓝山县中的南蛮子赶回山中,再杀了那主帅,与我父兄报仇雪恨。我旁的不要,只要他身上一块好肉下酒吃。’
“小王爷道:‘我来便是为了赶杀这些蛮子,得美人如此抬爱,敢不尽心竭力?你放心,过了今夜。我一日拿不下蓝山县,一日没杀了那蛮子主帅,我便再不上你这张牙床。如何?’
“智妃道:‘只望郎君说话算话。’当下两人温存一夜,小王爷便拍马回桂阳郡邸。
“谁知小王爷一回郡邸,便命人裁了一块木板,刷上白垩,用狗血写上‘免战’二字,命人飞马送到蓝山县城下。后又向蛮子求和,多送金珠宝贝、良田万顷。为送田地,将地上的良民赶起,萧萧车马,哭爹喊娘。为送金珠,直将家室搬空,还要掘地三尺。只盼望蛮子有屋有田,便能不反,好让他在高官家面前有个交代。
“如此过了数月,智妃深觉失望,便写信骂他。话说这信送到小王爷手中时,小王爷正在田间与蛮子主帅把酒言欢。小王爷见信大怒,当即摔了杯盏。说时迟,那时快,不知从哪里冒出几十个军士来,将蛮子主帅砍翻在地。众蛮子忙欲退回城内,却被另一队军士拦住归途,一一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