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那过去了的事> 第三十六章 有幸去铃鹿市参观本田汽车制造中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有幸去铃鹿市参观本田汽车制造中心(2 / 2)

中国人还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土里,只觉得自己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世界第一,日本的弹丸小国,远远地看不上它。要不是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赴日本参观学习,而且他本身早年也留过洋,回到中国后大刀阔斧地进行精简、裁军,改革、搞活,中国可能还要落后不知多少年,这留洋与不留洋是不一样啊。

早年清政aa府就自认自己是大国强国,目中无人,蔑视其他国家,开始是对中国人杀人家的传教士不闻不问,然后洋人提出抗议,表示要求中国赔偿,要求清政aa府惩办凶手,这时朝廷才逐渐重视起来。此时又起了“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要把地面上的洋人杀绝,引起了“八国联军”进北京,把个慈禧太后赶得抱头鼠窜,狼狈不堪。这个“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清政aa府忍辱答应赔款,受到了莫大的屈辱。过去的弹丸小国,连给中国进贡都没资格的小荷兰,也成为了中国向他们磕头的主子。这样的奇耻大辱,中国也经历了。现在是新社会了,由那位那样的经久考验的领导人,反复起来、倒下、倒下、起来的领导者管控中国,他以前也见过国外的先进水平,这次又到了日本参观访问,看到了国外的发展水平,能不领导中国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奋起直追吗!

不是改革开放,中国可能还会处于以前的状态,无论是在经济上、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技术发展水平上都是技不如人,领导人的世界观上还处在教条主义、故步自封、不承认落后的状态。

我边看、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已经在观光的走廊里走了约两里多路,此时的汽车已有了雏形,接着到了又是上轱辘、又是上玻璃的工序,很快又是到了喷漆的最后工序。一台台崭新的“本田”轿车(过去把小汽车称为轿车)慢慢地从装配线上开下来,下来的速度大概是一分来鈡一辆,我算了一下,就这样一条生产线一年也要一千万辆以上!

那个专业导游还说,旁边还有生产摩托车的生产线。我想可能生产速度更快,这样的工作效率,这样的生产速度,中国人一时半会儿要使劲儿才能赶上来。现在,我国在生产汽车方面的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年生产量早已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按现在的人均拥有量,虽然还达不到三十年前日本的水平。那时日本的人均拥有量每人已有一台以上,在农村甚至达到不到一人就一辆,但绝对数量已超过了日本,看来要达到它们的水平也是指日可待的。可是,我们中国人渐渐也感到不能依此为荣了。

不过,现在看来还是但愿达不到,因为,我们的大气污染、环境污染,这些指标也要用动态的变化去分析,以前我们梦想不到中国的经济水平能达到这样高。别说我们,连伟大领袖**也是这样,他上世纪五十年代时站在**城楼上时曾说过,多么希望从**城楼上望去,北京市到处都矗立着密密麻麻的大烟囱,那时中国现代化的标志,工业化的标志,那该多好啊。

可是这句话已经成为现在乡下人的想法,是鼠目寸光,毫无远见的极大讽刺。现在的看法是从**城楼上望去,北京的上空,是晴空万里、空气清新、古色古香无污染、无工业化的迹象,那该多美好啊!就是一个时候说一种话。

到了下午,我们每个人拖着略显疲惫的双腿,结束了一条生产流水线的参观。本田公司又赠送了我们每人一张“铃鹿市本田游乐场”的门票。当然在离开本田公司前,还与他们的领导在中日两国的国旗及公司的旗帜前照了相,留下了有着纪念意义的一张照片。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