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识人不清、用人不明的毛病一直到后来都有,而那个时间线里,崔浩庞大的门客队伍越来越多,其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那时候崔浩负责修“魏史”,已经修了十几年,负责帮助修纂国史的两个门客受人指使,劝说崔浩将快要修好的国史立成碑林,以供国人观看,得到了崔浩的同意。
这原本是向拓跋焘邀宠的行为,却成了他的催眠符。鲜卑人早期那些共妻、屠城等种种落后的举动被张扬天下,成为诸国的笑柄。鲜卑人群起发难,拓跋焘苦于汉人势力过大已经动摇了国本,在两厢权衡之后选择了牺牲崔浩,打击汉人的势力。
崔浩虽死,但拓跋晃因为和崔浩之前的斗争引起拓跋焘的忌惮,认为太子有意“逼宫”,加之鲜卑贵族的挑拨,父子渐渐离心。这个事实让拓跋晃又悲又恨,一杯毒酒了解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死证明自己不是觊觎那个皇位,徒让仇者快,生者痛。
拓跋晃死后,拓跋焘悲愤欲绝,在彻查真相的时候发现了其中有崔浩的推波助澜。
内官的宦官们有干涉内政的嫌疑,结果还没有查个清楚,拓跋焘就被宗爱在食物里下了毒,糊里糊涂死于了非命。
世间再无拓跋焘。
之后魏国混乱,宗爱杀了无数皇子,赫连皇后被宗爱胁迫立了拓跋焘的幼子拓跋余登基,在受尽各种折辱后含恨自尽。
拓跋晃的长子在鹰扬军和源破羌的扶植下平定了动乱,但魏国已经元气大伤,各种纷争所带来的隐患深深埋在了暗处,昔年的诸国余孽也纷纷蠢蠢欲动。
整个悲剧从柔然未灭、朝堂势力动荡开始就埋下了伏笔,直到最后拓跋焘身死,只留下无数的惋惜。
若贺穆兰之前没有得到花木兰的所有记忆,也没有得到她的情感和积累,如今看着这些片段,就如同看着一堆干巴巴枯燥无比的历史教材,可正因为她有了两世的经历,看见这段时间线时,忍不住心惊肉跳,全身肌肉也绷得死紧。
她看着英明神武的皇帝即使没有先天真气的阻碍,依然还是一步一步走入了各方势力纷争的漩涡,坦诚抵不过阴谋、宽容抵不过私心,曾经的恢弘气魄在吃过太多次亏之后变得越发多疑,从开始怀疑自己,到开始怀疑别人,一步一步,大厦将倾。
她看着拓跋晃从众人口中的“贤明”到“显名”,看着他对佛教的同情而和崔浩分道扬镳,承受着儒道两门疯狂的报复。
单纯如贺穆兰,这辈子都无法理解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纷杂的势力,连宗教都能变成当权者手里的工具。
她看到寇谦之预感到儒家领袖崔浩的疯狂,推算出佛教灭亡后三教失去平衡,天下大乱,道教也将不复存焉,便拼命的想要挽救佛门的衰败,却抵不过拓跋焘的一意孤行,崔浩的步步算计,最终佛门大势已去。
信仰佛门的卢水胡反了、白龙胡反了、整个中原大地都陷入了战争之中,在贺穆兰记忆里鲜少对内战争过的大魏终是对自己的子民挥舞了屠刀,数十万人身死,无数的家庭被毁,僧侣痛苦询问上苍,道家全面隐退,只留崔浩和他身后的儒家笑傲到了最后。
上帝欲使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以为自己“兴复旧制、还我汉家”再无阻力的崔浩,最终还是给鲜卑贵族们联手狠狠扇了一个巴掌,输的连老本都没有。
被族诛时,崔浩已经七十岁了。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是崔家的姻亲,最终全部被连坐灭族,斩首流出的血把整个河水都染红了,平城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