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年失去过一任丈夫,今时好不容易再遇见体贴的丈夫,蔡琰已是依恋不已。然得知张虞即将出征,实在让蔡琰心神不宁。当然了,自呼衍玉怀孕以来,后宅妻妾几乎皆有子嗣,而她与张虞厮混的日子不少,可是肚子迟迟没动静,让蔡琰深感郁闷。今张虞若是出征,她一人在家里岂不孤单。
张虞受不了蔡琰的目光,搂住才女纤细的腰肢,安抚道:“天下混乱,兵戈四起,天子深陷水火,今不得不出兵。”
蔡琰担忧说道:“关中叛军剽悍狠辣,昔董卓在世时,手下兵将擒获叛军,竟当着满朝诸卿之面,将数百人虐杀之。妾无意劝阻夫君出征,而今为夫君安危而忧。”
张虞笑道:“我不通诗赋风骚,与昭姬难以应和。可论武艺,军中无多少将士能胜得过我。且我今为大军主帅,周围护卫众多,故昭姬无需担忧!”
蔡琰回抱张虞宽阔的臂膀,说道:“夫君虽不通诗赋,但却胸怀大志,非凡夫俗子所能比。妾已是喜欢夫君,唯望夫君能早成大业,之后便能常居宅院。”
张虞哈哈大笑,说道:“我若能成大业,今后便封你为妃。”
说着,张虞用手挑起蔡琰洁白的下颌,问道:“初在屋中见你,满是清冷样貌,今不怨我将你强行讨回府上?”
蔡琰脸色羞红,说道:“乱世中宁为将军妾,莫为兵吏妻,妾怎敢怨夫君。况夫君虽出身边塞,但却也懂得风趣。仅是夫君出征,妾孤身冷清,望能有孩子相伴。”
“待收服关中,下次与你途经河东,彼时暂借下卫氏宅院……”
听完张虞的混账话,蔡琰身体已是酥软下来,含水的眼眸已能拉丝。张虞啥事都好,唯独爱吃味,常说混账话。
且不言出征前夕,妻妾们雨露均沾。而在临行前的一夜,张虞还与父亲张冀相见。
张冀今虽贵为诸侯之父,但衣食上依旧朴素,因腿脚不便,留在他身边的妇人,依旧是参合坞中的那位相好。
“儿明日出征关中,今前来拜别父亲!”张虞行礼道。
张冀望着意气风发的儿子,心中感触不已。当年能想到儿子出众,但实在没想到儿子竟有这一番成就。
“济安如今贵为上卿,见我已无需再行大礼。让下人看见,恐有损威望!”张冀说道。
张虞笑道:“父子之间为孝,子不能孝顺父亲,虞今后将何以御下?”
张虞识别下属的人品如何,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看下属对待自家父母的态度。前后恭敬有加,不敢说能为他效死力,但至少靠谱。
张虞在张冀面前,他始终做到身为儿子的行为规矩,否则他怎能要求属下效忠于他。毕竟两汉社会,能将孝延伸到忠君层面上,必然是有一番道理。
闻言,张冀心中纵有万般言语,一时间也难以开口。
张冀不善表达情感,今切换话题,说道:“我已老迈,不识天下大势。但今却知汉室尚存于人心,济安如讨贼成功,望能忍受一时,尊敬天子与诸公。”
顿了顿,张冀说道:“济安子嗣年幼,今上下皆赖济安。此番讨贼失利,尚有机会再来,莫要急于一时。”
“多谢父亲告诫,平日儿不在家,望父亲能保重身体。”张虞跪拜道。
父子之间的话题总是很少,今张虞与父亲张冀一番话下来,实际上对话便已终结。之后张虞扯了几句家事,便告辞拜别张冀。
第二日,张虞在众人的送别下,率护国军离开晋阳。
南下途中,先与从雁门南下的云中军汇合,继而是郝昭的西河、程普的西安二军,再是徐晃统率的河中军。
正月三十一日,两万兵马浩浩荡荡行至临汾,而在张虞率兵抵达之前,张杨、张辽、吕布、刘备、刘和、董承等将已至临汾等候。
二月一日,张虞先后会见了袁术的使者及刘备、刘和等人,明确了他的政治观念,即‘迎天子于雒阳,效姬周东迁故事’。对张虞的政治理念,众诸侯倒无异议。
仅是会盟的诸侯中缺了陶谦的身影,而经张虞一番打听才知,陶谦因受李傕的册封,中途取消了与众人的会盟。
李傕为了拉拢陶谦,非常舍得下本钱,除了授封陶谦为徐州牧外,还另拜都督徐、扬二州,封下邳侯,镇南将军。除以上之外,李傕表陶谦属下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让陶谦的势力得以深入扬州。
而今陶谦突然放弃会盟,虽引起众人的议论,但因陶谦仅有呼喊奔走作用之故,倒是没影响诸侯会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