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识趣起身,说道:“君侯有军务需理,老夫先行退下。”
张虞从椅上起身送行,说道:“蔡公可先赶往晋阳,我已让人等候。”“君侯费心了!”蔡邕说道。
待蔡邕离开,张虞问道:“怎么回事?”
“昨夜,牛辅与部将胡赤儿弃军而逃,途中胡赤儿斩杀牛辅,今胡赤儿、董承等将率部投效我军。”郭图说道。
张虞皱了下眉,问道:“胡赤儿为何诛杀牛辅?”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据斥候探查,牛辅昨夜带金银出逃,或许是胡赤儿贪图牛辅钱财,故将其谋害。”
张虞冷哼了声,说道:“贪财而忘义,今时降之,日后亦会反叛!”
郭图说道:“牛辅为贼人,部下将其斩首,乃为国除贼。今胡赤儿率兵归降,望君侯以大事为重,慎重安置胡赤儿!”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牛辅败亡,其部兵马虽说归降,但其数超万人,若招抚不当,恐会另生变故。”
郭图说道:“以图之见,今下可先让徐晃、杨奉、韩暹三位将军为先锋,先行招抚牛辅各部兵马。待大事已定之时,君侯可再拣选诸部兵马。”
“公则所言有理!”
张虞不假思索,说道:“召集诸将出兵,今以徐晃、杨奉为先锋,安抚归降诸部。”
“诺!”
出征河东,张虞本以为会有番硬仗要打,但没想到牛辅手握万余兵马,今胆怯而逃,暴死于胡赤儿之手,当真是虎头蛇尾。
而从事实情况来说,李傕、郭汜、张济等将听从贾诩的建议,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率军死命搏斗一场,或有机会得生。然若弃军而走,他们的下场大概率与牛辅一样,不是被部下所杀,便是被地方豪强、亭长所害。
张虞率兵至安邑时,经由徐晃、杨奉二人的安抚,牛辅帐下诸将倒没发生乱动,而是恭恭敬敬前去拜见张虞。
“末将董承、胡赤儿、王方拜见君侯!”
三将领着下属将校,出城行单膝跪拜之礼,以迎接张虞。
“诸位请起!”
观众人所为恭敬,张虞下马扶起众人,安抚说道:“今牛辅身亡,诸卿能识势归降,虞欢喜不已。即日起,诸君过往之事,虞既往不咎,诸君官爵不改,且各部兵马仍由诸君统率!”
“多谢君侯!”
“君侯万岁!”
闻言,归降众人无不欣喜,相比王允的赦兵而不赦将的操作,张虞所行的安抚之事,无疑是让他们吃下了个定心丸。
就实际情况而言,张虞其实也不想全盘接受牛辅旧部,仅是牛辅旧部兵马太多,短时间内张虞难以做出太多改变。今先继续维持诸将的利益,以确保归降的兵马不会受关西诸将蛊惑而轻易反叛。
张虞聊了些场面话,便欲先拉拢官拜中郎将的董承,以来助稳住降兵。
“我闻董将军为孝仁皇后族人,可是如此?”张虞笑吟吟问道。
“不假!”
董承说道:“仆为孝仁皇后之侄,昔恨己受董卓蛊惑,坐视董卓作乱,故承怀讨贼之心久矣。仅是屯兵在外,另有大将督视,难以讨寇。今王公诛逆,董卓丧命;君侯南征,牛辅畏亡。承无所顾虑,故率兵归汉。”
张虞亲切挽着董承手臂,说道:“汉室衰微,君为外戚,你我当协力共事。待关西叛军消亡,虞当为上疏表君官爵。昔陛下年幼时,为孝仁皇后所抚养,今君当继前人之志,辅佐陛下临朝。”
听张虞有意为自己表高官,董承喜色浮上神情,说道:“蒙君侯厚爱,承当随君侯共讨关西叛军。”
“善!”
张虞说道:“既然如此,劳董君平日多多安抚降兵,以免滋生动荡。”
“诺!”
张虞无意收服董承,作为历史上衣带诏的发起者,难说董承是否忠汉,但有一点值得确认,董承绝非安分之人,尤其是善于利用身份,暗联他人。
为了避免祸患,同时利用董承助他安抚军心,张虞决意拔高董承的身份,待他迎奉天子之后,将会把董承扔出去。
在张虞的安排下,牛辅所率的万人兵马倒无骚乱,并在徐晃、董承、杨奉、韩暹等人的安抚下,离营至张虞大军附近下寨,两寨并立,算是便于张虞大军监督。
降服牛辅降兵的同时,张虞念及雁门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于是表雁门太守郭缊出任河东太守,由定襄太守钟繇改任雁门太守,张辽以中郎将之职兼定襄太守。
ps:晚上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