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暮汉昭唐> 第160章 袁君虽好,我意属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60章 袁君虽好,我意属张(1 / 2)

第160章袁君虽好,我意属张

“今董卓废帝杀后,以辅汉之名而祸乱天下。关东义士纷纷起兵应盟,乃丈夫建功立业之机,不知公则有何打算?”

荀谌与郭图相对而坐,问道:“莫非公则欲独守贝丘,以观天下变化?”

郭图抿酒微笑,反问道:“不知友若有何图谋?”

荀谌摇了摇头,说道:“白身一介,谈不上图谋。冀州牧命人邀颍川诸氏北上,我荀氏亦在其名列之中。然我得袁渤海征辟,今欲拜至他门下。”

郭图沉吟少许,说道:“颍川,四战之地。天下生变,则为兵戈冲突之地。冀州牧心念乡人,邀诸君北上,可谓仁善之举。”

“袁渤海弱冠登朝,名播海内,今国家灾难之际,则举义兵奋发。今拥渤海兵卒,汇关东之众,声讨国贼,可谓大丈夫。友若前往投效,可谓得遇良君。”

在动乱前夕,派人接收家眷,不单单张虞一个人这么做。冀州牧韩馥所为类似,派帐下兵马前往颍川,将与他交好的颍川士族接到河北。

可惜韩馥在历史上还没拔用颍川贤才,便被袁绍取而代之,大批颍川人才被袁绍所用。而曹操手下的颍川士人,与曹操得到荀彧投效,以及控制了颍川有不少关系。

“那君是否有意和我同往渤海乎?”荀谌问道。

郭图犹豫说道:“袁渤海名声虽说显赫,但今往投效我尚疑之。”

“何须疑虑?”

荀谌笑眯眯说道:“袁君礼贤下士,今公则舍官而投拜至麾下,必喜不自禁,并委以要职。”

郭图沉吟良久,说道:“实不相瞒,度辽将军张济安来信招我,故我为此而斟酌!”

“今君可是为投张氏,还是为投袁君而迟疑?”荀谌问道。

郭图沉默不语,相比投靠袁绍,他更倾向于投靠与他亲密交情的张虞。毕竟张虞与王允对他有恩,而他也了解张虞。若投靠袁绍,他拿捏不准,能否得到重用。

见郭图不语,荀谌沉吟少许,劝道:“公则,袁渤海四世三公,名响海内。今奋发起兵,征讨国贼,是为大丈夫。张度辽虽说兵略出众,但其名声微薄。”

“张度辽纵一时得志,但若以长远观之,安能与袁君相较。袁君非池中之物,今遇风云必将龙腾于天下。望公则勿要小觑袁公,舍大志以图小贵。”

半响之后,郭图徐徐说道:“如友若所言,袁君为天下英豪,但张君虽说弱冠,但亦有出众之处。莫忘黄巾之时,张君尚为一介白身,凭王氏恩宠,得为州吏。”

“然今六年之后,张君便任度辽将军,掌上党之一郡,比之袁君尚有不足,但料以张君之韬略,或别有番富贵。”

拿张虞与袁绍比较,今下即便袁绍赢了,但对边境豪强出身的张虞来说,都是一种胜利,毕竟二者起步资源不是一个档次。

“依公则之语,当下欲投张度辽?”荀谌问道。

郭图心中略有纠结,说道:“我尚不知袁渤海为人!”

见郭图犹豫,荀谌引诱说道:“眼下不如随我先往渤海,拜会袁君。若公则不得重用,不如再寻张度辽。”

郭图捋须而吟,他当下需早做打算了。说实话说,比较张虞、袁绍二人前途,他更看好袁绍的前途。但张虞能凭白身混到度辽将军,其自然有可取之道,如张虞兵略出众。故在乱世中,张虞或许会异军突起。

比较二人的帐下人才而言,袁绍结交士人众多,他若投效袁绍,短期内估计要屈居袁绍旧人之下。而张虞不同,因出身卑微,或是说年轻之故,张虞所结交之人少。今下他若投效张虞,直接能得到重用。

“公则?”

荀谌再次诱惑道:“贝丘离南皮甚近,今不如先往南皮,再至壶关。”

“不了!”

郭图摇了下头,说道:“我与张济安有旧,今他书信相邀,我不敢不往。而袁君名声显赫,但今无书信,图不便擅往。望友若容我先往壶关,若度辽非成事之人,我当转投袁君,届时劳君引荐。”

“善!”

见说服不了郭图,荀谌倒也没强行劝说。毕竟郭图所说之事,不无道理,相比袁绍,张虞与郭图二人羁绊颇深。况今下择人投效,不代表买定离手,若觉得投效之人不靠谱,随时可以抽身离开。

且不言郭图在几经犹豫下,终于选择投效张虞。而天下随着时间来到初平正月,经过关东诸侯一、两个月的奔走,终于在正月起兵讨董。

时众诸侯以袁绍为盟主,而袁绍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以扶持陈留王为帝为口号,讨伐董卓。

十四位诸侯兵分三路,北路军主将为袁绍,下辖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居邺城为北路军供给军需。

东路军兵将众多,张邈、刘岱、孔伷、桥瑁、张超、曹操等人屯兵酸枣。

南路军主将为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江夏太守刘祥为前驱,屯兵于鲁阳。

联军十余万之众,声势撼动天下,纵董卓亦不得不畏惧三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