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君侯募兵,京畿大乱
离京至上党募兵,或是说前往上党发展,属于是张虞深思熟虑多时之所得。
上党之名与中原许多地名不同,其名是来自自身的特殊地形。党者,所也,因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
上党地势高耸,对河北平原有高屋建瓴之势,故因上党之高,号有天下之脊之称谓。
旧时秦赵争势于上党,秦胜,遂一统天下!
张虞在前世读史时,读书而得上党之地利。然因未亲眼所见,其认知更多是停留于纸面上。
直到今世南下中原,每每经过上党,借上党之势而俯瞰河北平原时,或是从平原上仰视高地时,才明白‘据上党可望中原’的含金量。
如从河北平原入上党,短短的十余里崎岖难行的山路,便将海拔提高到一千多米,其之高耸,甚至在黄河畔都能用肉眼可见。
除上党之于河北有居高临下之势,上党对并州诸郡同样有重要意义。
古来从河北入并州,有太行八陉之道。而细数八陉道路,幽州有三陉入并州,河内走轵径关陉可至河东,冀州入并州唯有走井陉直入太原。除以上五陉外,上党境内有三陉直接与魏郡、河内互通。
故据上党不仅可望中原,还能封锁中原入并州的通道!
而以今天下之形势观之,幽州牧为刘虞,其无扩张之野望,北三陉并无危险。而从历史进展来看,上党三陉因临近京畿,反而是最危险。
今张虞至上党募兵,待时机成熟时,便能夺取上党,封锁三陉要道,出入并州皆需观张虞之脸色。
这便是为何张虞寻求至上党募兵之目的,上党人口虽少,但架不住地理之关键,张虞不能不重视。
八月初,张虞经过数日行军,至上党治所壶关县(今长治)。因有朝廷手书,千余人补给由沿途郡县提供。
之前的上党太守卫轩因临战而逃,今朝廷所委任的上党太守,乃青州济南人刘博。
因张虞在并州内略有名声,刘博得知张虞前来募兵、剿匪,很是热情,不仅提供钱粮、器械,还让张虞至壶关以南五十里地的黎亭下寨。
今下雒阳尚未大乱,张虞不好明目张胆杀郡守夺位,便依照刘博的指引到黎亭下寨,准备招募兵马之事。
八月九日,黎亭寨初成。
大帐内,张虞正与麾下将领布置事宜。
“黑山贼盘踞于缘山河谷,因上党境内百姓稀少,大族林立,故其多分布于大山以东。”
张虞指着舆图,说道:“今下若是募兵,我于上党内招兵,而诸子至缘山郡县募兵,如河内、魏二郡,其中多招募些善奔走之士。”
张辽沉吟少许,说道:“今下出京,军中并没携带太多钱财,若至河内、魏二郡募兵,不知当地官府是否会帮我军出资。”
张虞手指敲着案几,不由蹙眉微思,今下他尚无根基,且上党算不上富庶,故招兵买马上自然不能用以前禁军那般待遇。
同时,时间线若没太大偏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二袁为首的关东士族将会起兵讨董,届时京畿周围郡县估摸会陷入大乱。
“诸子可有见解?”张虞问道。
满宠看了下左右众人,说道:“君侯,我军有步骑精锐千余人,凭此千余人,足以破数倍之贼寇。故以宠之见,我军不如招募辅兵,以为我军鼓吹声势,专御老弱之敌。”
张杨点了点头,说道:“军中无辅兵,许多琐碎之事需由甲士亲理。若是有辅兵帮衬,倒能让甲士专心操练。”
“即便有辅兵,甲士还需亲力亲为!”
高顺提醒道:“如甲胄清理、兵器核验、战马饲养,若皆让辅兵代操。临阵迎敌时,若因兵甲纰漏而丧命,岂不为荒唐之事?”
“对!”
张虞颇是认可,说道:“兵、甲、马之物不可假于他人之手,且若有辅兵协理琐事,更要以严苛军纪要求将士。”
“那招募辅兵之待遇呢?”张辽问道。
“以三千钱募之?”徐庶说道。
“今募两千人,需费六百万钱。而军中仅数十万钱,若欲募兵需找上党郡守。而以范观上党民户之凋敝,府库中恐无六百万钱。”吕范计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