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亮剑:钢铁雄心> 第109章 曼丽小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09章 曼丽小姐(1 / 2)

第109章曼丽小姐

王奉披着毛领子大衣,快步走出指挥所。

虽然是第五战区委派下来的记者,但指挥所是全军重地,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隔壁营帐内。

战地已经已经拿着笔记本,坐在椅子上等候。

王奉迈步走进,看向对方点头示意。

法式波浪卷,身上穿着一件格子大衣,裹着个橙色围脖,看上去非常时髦。

坐姿挺拔,眉宇间带着一股英气。

见王奉走进,女记者站起身,笑了笑,率先打招呼:“王长官您好,我是中央通讯社记者,叫我曼丽就好!”

王奉微笑点头:“曼丽小姐,久等。”

曼丽小姐非常专业,知道这里是战场,片刻不得耽误,二人落座后立刻进入采访环节。

“长官,日本大举进犯我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平津,上海,太原,南京相继沦陷,很多媒体都在宣扬‘亡国灭种’论,以及‘军队不抵抗’论,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

王奉皱着眉头。

国内对主战还是主和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已经从政界,扩展到了整个社会。

清了清嗓子,略微组织一下语言:“我部从大同,一路转战到徐蚌,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一派胡言!”

“平型关大捷,将士们拼死搏杀,打的日军板垣师团犹豫不前,证明了我国军队,是可以战胜日军,并不会到了所谓‘亡国灭种’的地步。”

“至于大局我国幅员辽阔,可以借助阶梯地形层层设防,一旦日本的扩张陷入停滞,必将进入持久战阶段。”

“这对一个民族的忍耐力,是巨大考验,我们和日本都在消耗中忍耐,我们耗得起,再打十年,二十年,中国还是中国,永远也亡不了!”

回答完第一个问题,王奉在组织语言,想要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脸色骤然铁青。

顿了一下后,伸手指向营帐外。

“至于‘军队不抵抗’的言论,曼丽小姐,王某不想多做回答,等天亮了你可以亲自到营帐外看一眼,若是我们不抵抗,不抗日,那请问,我的兄弟们都去哪里了?”

“如果不抵抗,淞沪战场上牺牲的25万将士,都是怎么死的!”

曼丽小姐作为专业记者,问题非常刁钻:“长官,在您之前,我也采访了许多一线军官,他们的看法和您一致,但是我想知道,究竟到了何时,我们才会与日本进入所谓的持久战阶段?”

王奉心中思量,目前战局一片阴霾,已经被彻底打乱了,他有也不敢言之凿凿的保证具体时间。

“或许是在徐州会战之后,相比去年九,十月份,当前日军的进攻节奏已经明显放缓,显露出疲软的征兆。”

曼丽小姐在笔记本上记下,合上笔帽后站起身,伸出右手:“好的,采访到此结束,我就不多打扰长官了,谢谢!”

王奉轻轻点头示意,简单握手后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曼丽小姐想要合张影,话刚要说出口,突然想起先前警卫的提醒,只能把话咽进肚子里。

“长官,这一期是战事特刊,下一期报纸上就会登报。”

王奉笑了笑:“有劳了。”

“不客气,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虽然是黑夜,但曼丽小姐路过后方医院时,目睹了什么叫伤病满营。

作为新闻媒体界中,坚定的‘主战派’,自从抗战开始,她便积极奔走于军队中,冒着枪林弹雨,宣扬抗战事迹。

对此感受颇深。

2月1日。

沉寂了数日后,终于传来消息。

王奉召集一众军官,参谋官,在指挥所内进行军事会议。

赵方远将战报递给众人传阅,指着地图详细介绍道:“第十八师团的进攻非常迅速,昨日夜间,日军占领临淮关,正在北渡淮河。”

张虎皱眉:“这五十一军,这么快就顶不住了?”

王奉手里捏着电报,长叹一声:“一个军,硬抗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能坚持一周,算不错的了。”

“东北军,还真有点尿性。”

赵方远补充道:“战区长官部传来命令,李长官调遣张自忠将军之第五十九军南下,支援蚌埠-淮河一线。”

“第二十一,十一集团军从淞沪战场撤下后,目前在合肥休整,预计两周后抵达池河一线。”

王奉心里掂量着。

张虎瞪大了眼睛:“两周以后?”

“恐怕到时候,黄菜都凉了!”

王奉心里掂量着双方实力。

五十九军从徐北赶来,未经战斗,编制尚满。

三十一军,战斗群在大战后经历一周的休整,逐渐恢复了战斗力。

倒是五十一军,与日军在蚌埠-淮河沿线鏖战一周,虽尚能稳住阵脚,但实力大不如前,不能用作进攻力量。

日军方面,第十八师团建制完整,有大量的飞机,火炮支援,想要与其持平,至少需要两个军。

也就是说,五十九军,三十一军,五十一军合力,才能在战略上占据上风。

还随时有被日军翻盘的风险。

剩下一支旅团,只能由麾下所部抵抗。

兵力还是捉襟见肘啊!

如果一切正常的话,确实能拖到合肥援兵赶来。

但王奉并不想拖延太久。

北部,鲁南保卫战已经进行到紧急阶段,日军仙台,矶谷两师团,正以台儿庄为会师目标,企图合攻徐州。

趁早解决南部之敌,回援北部才是上策。

“长官部有什么计划?”

赵方远掏出一张电报。放到桌上:“李长官要求池河西岸部队,撤到淮北一带。”

张虎眉头拧到了一起:“要撤?”

“咱们守了这么多天,说撤就撤了?”

说罢,抢过桌上的电报,上下扫视。

赵方远点点头:“战区长官部下令,确实令我等撤退,将敌人引到上窑,炉桥一带。”

张虎心中迟疑,用疑惑的眼神望向王奉:“长官,这.”

王奉看向作战地图,心中明白了李宗仁的意图。

目前日军屯兵在池河东岸,像一堵高墙似得,屏住了第十八师团的侧翼。

纵使合肥之兵赶来,日军也能依靠池河天险,负隅顽抗。

此举看似是主动后撤,实则是将日军吸引到淮河一线,拉长战场宽度,以及补给线。

让支援部队有机可趁。

王奉点点头:“执行长官部的命令,和31军交替掩护后撤。”

“是!”

池河东岸。

荻洲立兵时刻关注敌军动向,吃住都在指挥所内。

参谋长匆匆跑来:“将军阁下,西岸敌军出现撤退迹象,是否进行攻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