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视角上,王奉的注意力被瞬间吸引过去。
随后立即开始微操。
抄起桌上电话筒:“要山炮兵部队!”滋滋~
电话那边:“长官!”
王奉:“立刻将炮兵阵地前移五百米,迅速!”
“十五分钟之后,我要收到回信!”
电话那边没有迟疑:“遵命!”
“快,长官命令,阵地前移五百米!”
王奉挂断电话,随即喊来传令兵,将日军炮兵阵地的详细坐标,传达到山炮大队。
津浦路南段的日军是从京沪转来,很有可能部署了大口径重炮,为了保证己方炮兵部队的安全,他特意将炮兵部队向后安置。
重炮部队还不能露头,若是引来日军战机的轰炸,可就亏大了。
十五分钟后。
山炮大队准时达到预定地点。
确定坐标,矫正诸元,打开炮闩,装填弹药。
雪地里,发令兵手持短杆令旗,高声呼喊。
“三!”
“二!”
“一!”
“发射!”
手中令旗落下,炮兵拉动火绳,炮弹出膛瞬间,炮架向后一震,掀起一片雪。
“继续装填!”
“准备!”
日军的山炮部队,将前沿阵地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而己方山炮大队,则将摧毁敌军炮兵当作第一要务。
毕竟不是谁都像王奉这般,开了上帝全知视角。
简直就是炮战中最大的外挂。
哪怕是面对105毫米榴弹炮,甚至是更大口径的榴弹炮,只要在射程范围内,都有把握一击毙敌。
王奉立刻转换视角,跟在炮弹后方。
在空中穿过风雪,划过一道抛物线,径直落在日军炮兵阵地上。
瞬间的功夫,整个阵地一片绚烂,炮架被火光所吞噬。
亲赴阵地的日军指挥官未能幸免,一枚炮弹落在脚边,瞬间被冲击波掀倒。
俯瞰视角上。
烟雾散去后,王奉观察着整片阵地,坐标提供的非常精确,六枚75毫米榴弹精准无误的落在目标区域内。
爆炸现场还存活的日军士兵屈指可数。
王奉留意到了那名日军指挥官,还特意拉近视角,确认对方死了没有。
鲜血从头顶缓缓流淌,半边脸都炸的焦糊,躺在地上已是进气多,出气少了。
看向军官胸口的标识。
还是个联队长。
王奉心中暗自惊奇。
就是继柏木井之战,森本伊市郎后,第二位死在火炮精确轰击之下的日本军官。
估计到死之前,他也想不明白,对方是怎么发现己方炮兵阵地的。
想必到了天照大神那边,他和森本伊市郎会有很多共同话题。
仅是十几秒钟时间,第一轮幸存下来的日军,刚刚站稳身形。
剧烈的冲击波震荡下,脑袋有些晕,还没缓过劲,第二轮炮击便接踵而至。
彻底摧毁了这处炮兵阵地。
池河两岸。
失去了炮火支援的日军,搭设浮桥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楚云飞和张虎已经看破了日军的企图,下令部队拼命回击。
日军在池河对岸站稳脚跟,双方开始了残酷的拉锯战。
与此同时,池河镇侧翼。
某处河道宽度不足七十米。
日军将侧翼突破方向定于此处。
在察觉到日军异动后,王奉第一时间下达命令,抽出预备役中一支山地战术大队,由吴光胜率领,在此处以逸待劳。
轰炸过后半小时。
五六百名日军出现在池河东岸。
吴光胜率领士兵埋伏于芦苇荡中。
风雪交加,视线受阻。
侧翼迂回的日军士兵误以为此处没有防守,大喜过望。
“渡河!”
“给井田联队长发报,我部于此架设浮桥!”
领队的日军大队长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扭过头看向池河西岸,仿佛见到了战功在向自己招手。
“快速渡河!”
吴光胜率部趴在雪地上,冷眼看向眼前的日军,一声不吭。
他在等待时机。
一个让小鬼子全部丧命的时机。
四周一片安静,鬼子兵也觉得河对岸并无防守。
帝国军队所向睥睨,中国军队防守正面战场已力不暇接,怎么可能有多余兵力在这里布防?
不被吓跑就已经很厉害了。
联队长说过,照这个进度下去,一个月打到徐州,再一个月占领武汉。
四月初就能回国看樱了!
届时将在南京缴获的战利品,象征战功的荣誉带回老家。
想想就觉得无上光荣!
“呦西!”
想到这,鬼子兵手头干活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为了便于后续战车部队,炮兵部队过河,浮桥建的很宽,两三百名鬼子兵忙活着。
架设到一半时,吴光胜眯着眼睛,拉动枪栓,声音冰冷:“打!”
“掷弹筒!给老子把桥炸了!”
枪声自芦苇荡中响起,浮桥上鬼子兵一哆嗦,下意识想要拔枪还击。
掷弹兵蹲起身子,不经细致瞄准,纯凭手上感觉,将榴弹发射出去。
半截浮桥上,鬼子兵立马反应过来,扭头想要撤回河岸边,但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榴弹覆盖之下,半截浮桥被顷刻间炸毁。
停留在上方的鬼子兵坠入河中。
河水冰冷刺骨,鬼子兵奋力向岸边爬去,但吴光胜怎么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给我打!”
“先打河里的!别让他娘的小鬼子跑喽!”
士兵们纷纷调转枪口,瞄准了在水中扑腾的鬼子兵。
机枪攒射出子弹,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水。
鲜血染红了池河,坠入水中的鬼子兵,连拿起枪进行还击都做不到,只能任由杀戮。
河水中,极低的温度,剧烈的运动,使其迅速失温,没多久便没了力气。
子弹从耳畔划过的声音,掩盖住了溅起的水声。
看见身旁的浮尸,水中漂浮的鲜血,自知无法上岸的鬼子兵,心中惊恐无比,一味的作无用挣扎。
“八嘎.”
这群曾攻进南京的鬼子,终于体会到了手无寸铁,被肆意屠杀的感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