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亮剑:钢铁雄心> 第82章 编制改革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82章 编制改革会议(1 / 2)

第82章编制改革会议【求订阅!】

翌日一早。

军政部直接越过第二战区,将改编命令传达到黄绍竑受手中。

排除一切阻碍因素后,358团在阳泉,正式加入华北战斗群的作战序列。

但番号被撤销了.

方立功被软禁,由警卫连连长领兵亲自关押。

王奉心里清楚,夜里的事情可大可小,说的好听些——在部队整编时双方发生了分歧。

讲得难听些,就是一场军事哗变。

眼下这个关头,还不能和阎老西撕破脸皮,要尽可能的阻止消息外流。

赵方远和谢尔盖推门走进。

王奉开口问道:“张虎的情况怎么样?”

赵方远笑了笑:“那家伙好着呢,医生说再过一个月,就能重新返回战场了。”

王奉点点头。

幸亏有这个野战医院,不然士兵的战后医治,还真成了件麻烦事。

赵方远将手中的资料放到桌上:“长官,这是原358团士兵的名册,已经统计出来了,还请您过目。”

“关于部队整编一事,还请长官指示。”

王奉抿了口热茶,不慌不忙道:“先将这三千多名士兵编入预备役,以后再说。”

“召集所有营以上军官,半个小时后召开军事会议,操场集合,全员到场。”

“把张虎那货也给叫来。”

赵方远:“是!”

说完之后,他快步出门。

屋内只剩下二人。

王奉站起身:“谢尔盖,我又请来一名教官,十五分钟后到达阳泉城西门,你现在去接一下。”

谢尔盖心中有些好奇:“长官,又是苏联人?”

王奉摇摇头:“中国人,闲话少说快点过去,一会儿回来开会!”

正是【口袋防御】的战术教官。

这次拟定的信息时,将身份设定成了中国人。

战术教官的国籍和出身很有讲究,王奉已经将其摸了个七七八八。

虽然自己拥有系统面板,但要明白的一点是,这是现实世界。

并不是游戏中的虚拟世界。

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就如同谢尔盖一般,虽然是【人海突击学说】教官,但在必要时刻,也会提出一些与自己理论相悖的建议。

并且也会在空闲时刻,学习当下最先进的战术。

不同国家,不同出身的教官,在军事素养上也有很大差别。

【机动作战学说】类的教官,最好设定为1936年后的德国军官。

同理【优势火力学说】类教官,最好设定为1936年后的苏联,或者美国军官出身。

【埑壕战】类的教官,最好有一战背景,参加过索姆河,凡尔登战役的最佳。

【口袋防御】的主要增益,在增加携带补给量,以及减少非战斗补给损耗惩罚上。

骑兵在未来不是主流,就算增益效果再大,也如同鸡肋一般。

综合多方因素,王奉在拟定教官信息时,加入了参与超长途战略转移的背景经历。

超长途战略转移,期间要穿过许多复杂地区。

雪山,草地,沼泽,丛林.

对降低非战斗损耗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因为沿途补给点很少,每一次获得补给时,都要尽可能多的携带。

长途行军,也考验部队的移动速度。

正好和【口袋防御】的增益效果相吻合。

简直是天衣无缝。

谢尔盖忙不迭应下,快步跑出房间。

半个小时后。

众军官齐聚一堂。

为了能成功拉拢到王奉,黄绍竑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将各个细节处理的都非常到位。

在得知华北战斗群要进入阳泉城后,将城中最大的校场让出来。

阳泉作为娘子关一带重镇,太原的东侧门户,军事设施条件没得说。

近两个月来,王奉率部辗转多地,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大的会议室。

全华北战斗群一万多人,营及以上军官三四十号人。

校场内的大会议室足以轻松容纳。

在卫兵的簇拥下,王奉缓步走进会议室。

见有人进来,赵方远侧过头,随后立马神色肃穆:“全体立正!”

“长官好!”

列座的军官立刻起身,身体转向门口,立正敬礼道:“长官好!”

众人齐齐开口,声如洪钟,气势磅礴。

张虎肩上绑着绷带,行动不便,但也依旧站起身用左臂敬礼。

王奉微微颔首:“坐吧。”

话虽这么说,但众军官仍在原地站立,直到他坐下后才纷纷落座。

赵方远位列一旁,会议议程已经交到他的手上。

说起来,这还是首次召开如此规模的军事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确定今后的部队番号及编制。

关于这点,王奉想了很久。

既然常凯申将传统团,旅,师,军的升级道路堵死了,那就索性另辟蹊径。

反正华北战斗群属于临时编制,想怎么搞都可以。

王奉清了清嗓子:“咱们部队自晋中整编之后,已经过去了好一阵子。”

话音未落,在场的军官们不自觉的直起身子,侧耳倾听。

会议主题就是编制改动,现在的团以下部队编制,除了扩充营级兵力以外,基本没啥变化,还基本沿用着暂一旅的那一套,

之所以要参军打仗,除了保家卫国的初衷之外,谁都想借此机会出人头地,加官进爵。

这可是跟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东西,必须要好好听。

王奉抿了口茶水,继续道:“目前的情况,大家也都很清楚,我们要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

“这个独立作战,可不是说打一场伏击战,打一场遭遇战这么简单。”

“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能独立的,不依靠任何友军辅助的,进行一场大规模战役。”

“就像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一样。”

“不只是大部队,下属的各个作战单位,也要尽可能的拥有独立作战能力。”

“不要搞什么.合在一起所向睥睨,分散开就如同烂泥,这是绝对不行的!”

听到这,下方军官会心一笑。

都是自家兄弟,在开会时也没有必要打官腔,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把事情讲明白才是重点。

王奉将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经过指挥部考量,先组建三支山地战术兵团,军制上,与同国民革命军的步兵旅同级别。”

“方远,宣读一下名单。”

赵方远向前一步,托着一个巨大的文件簿,念诵道:“下面我宣读具体的人事任命,请全体起立!”

哗啦!

众人纷纷站起。

“第一山地战术兵团,兵团长张虎,团副吴光胜,辖第一,二,三,四山地战术大队,兵团部直属后勤保障大队,战地急救支队,及山地侦察支队。

“下面宣读大队长名单”

原团级军官的位置并未变动,刘志坚任第二山地战术兵团长,孔志勇任第三兵团长。

总体来看变化不大,只是名称上多了个‘战术’二字,将营改成大队,连改成支队,排改成分队。

不过是换了个名称。

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一个营的兵力。

但各级军官在实质军衔和待遇上,都上升了一步。

这只是明面上最显眼的。

而真正的变化并不起眼,但作用很大。

经过改编后,一支山地战术兵团的兵力,大约在5000人左右。

战场宽度足够,已经是丘陵山地所能容纳的极限宽度。

再多就会适得其反了。

在配属了后勤保障大队,和战地急救大队后,独立作战能力得到了较高提升。

继续说下级编制。

山地战术大队是基本作战单位,相当于之前的山地营。

战术兵团相当于旅,之所以没在其下组建类团级单位,主要还是考虑整体作战的机动性。

一个团的人数,少说要在1500—2000人之间。

而战术大队满编1000人,班组兵力由13人转变为10人,空余出来的缺额,转交给了新组建的后勤支队。

相当于在营级单位,就部署了后勤连。

别管眼下能不能发挥作用,先把框架搭起来再说。

在保证战斗力的情况下,缩减部分规模,可以确保部队能有快速的响应能力。

山地作战,重型武器无法展开。

况且山地不比平原,部队无法大规模集群作战,不能共享统一的后勤保障。

因此设立后勤支队是必要的。

从今往后,战术兵团这一编制,就会成为基本战略单位。

赵方远每念到一个名字,下方便出现一道声音。

“多谢长官栽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