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卫立煌的厚礼
就在王奉纠结之际,通讯兵快步从后方跑来。
“长官,谢参谋!”
“第十四集团军急电!”
谢尔盖皱着眉头接过电报,他不姓谢,但在暂一旅待久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这个称呼。
扫视一眼后:“长官,是卫立煌将军的补给。”
“子弹四十万发,手榴弹四万颗还有若干后勤辎重。”
王奉将手中的电报折好,接过下一封电报。
“一万五千套军服?”
看到这,他的眉头逐渐舒展。
原来如此。
看来常凯申已经和卫立煌同好气,极力拉拢自己的部队。
就连改换门庭所需要的军服,都准备的一应俱全。
谢尔盖大概懂了其中的意思:“长官,我军是不是要接受中央政府的改编了?”
作为苏联人,他对中国的军阀政治尚且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只是懵懂的知道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区别。
王奉深思熟虑后,点点头:“没错。”
“晋绥军没什么不好,但中央军对我来说,更加海阔天空嘛!”
“全军快速出发,天黑之前抵达忻口!”
谢尔盖咧嘴一笑,双手交叉于胸前,右手握住左手手腕:“长官英明!”
这套动作是苏联人独特的敬礼方式,源于十月革命,主要用于正式的政治,军事场合,来表达对权威和领袖的崇敬。
但谢尔盖穿着一身晋绥军军服,总给人一种洋不洋,中不中的感觉。
打定主意改换门庭后,部队的行军速度都不由得加快了不少。
下午五时。
暂一旅正式抵达忻口镇周边。
卫立煌亲自率领警卫营,出城五里相迎。
漫天黄沙滚滚,暂一旅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
在一众扛枪行走的步兵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一员英姿飒爽的将官,胯下骑着一匹高俊白马。
护旗队就在此人身旁,军旗随风摇曳,铮铮作响。
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眼前一亮。
万军从中骑乘白马,何等的威风。
想必此人定是王奉。
卫立煌也注意到,坐上一旁的吉普车:“迎上去,快!”
暂一旅这边。
王奉眯双手紧紧勒住缰绳,为了修建国防工事,部队把周边能砍的树都砍了,风也忒大了些。
忻口镇又是指挥中枢,大量后勤物资在此堆放。
呼啸的狂风卷起砂石料,吹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谢尔盖徒步走在一旁,侧眼瞄着马上的王奉。
心里嘀咕着:“被上帝保佑的将领,荣耀属于伟大的长官!”
在行军队伍中如此高调,起初谢尔盖是坚决反对的。
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遇到伏击该怎么办?
但王奉执意如此。
倘如能让一支军队中的士兵,无论是在紧张作战时,抑或是在行军途中,都能抬眼便看到自己的军事长官,那么这绝对是凝聚军心的利器,
甚至王奉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隐藏buff。
只要自己出现在士兵们眼前,那部队的组织度恢复速度就蹭蹭往上涨
不禁让他回想起了,在玩《全面战争》系列游戏时的领导力加成。
王奉悠然的骑在马上,意识从三维作战地图中撤出。
俯瞰范围扩大到十公里后,基本上能覆盖整个暂一旅的行军范围。
别说日军步兵了,就算是派飞机过来轰炸,王奉也能及时做出反应。
安全方面根本不必过多费心。
“停!”
王奉挥挥手,部队令行禁止,立刻停下行进脚步。
跳下马,快步走到队伍前方。
一阵引擎的轰鸣声传来,卫立煌走下吉普车,看着面前的年轻面庞,不禁赞赏道:“当真是英年俊朗,虎虎生风啊!”
王奉走上前,敬了个军礼:“卫司令过奖了!”
郑延珍静静地站在在一旁看着两人。
二人叙谈他插不上话。
王奉转过头:“这位是?”
卫立煌介绍道:“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目前在忻口镇驻防,随我一起在前线督战。”
郑延珍脚跟合拢:“长官好!”
王奉恍然大悟。
郑延珍.
他前世有些印象。
此人是一员虎将,作战悍不畏死,本应在争夺金山1300高地时阵亡。
目前来看,独立第5旅尚在忻口镇驻扎并未投入一线战斗。
卫立煌拍拍王奉肩膀:“城外危险,有什么事进城再说!”
他虽然早年参与过军阀斗争,但现在统一战线形成,他一向主张各派系放下偏见,团结一致,之前并未因王奉的晋绥军身份而给他穿小鞋。
反倒是在收到南怀化村,阳明堡机场大捷的战报后,先于南京政府的任命书前,便决定了给暂一旅拨发补给。
只不过是电报发出的时间稍晚了一步。
王奉微微颔首,转过头示意谢尔盖,示意他率领部队在城外驻扎。
随后上了前来接应的吉普车。
卫立煌留意到王奉身后的谢尔盖,顶着一副洋面孔。
心中有些惊讶但并未当做一回事。
洋人虽然在中国军队中少见,但并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