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抗战之烽火漫天> 第二百三十三章 委员长到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三章 委员长到来。(1 / 2)

对于张天海来说,现在的局势正是最紧迫的时候,日军的包围圈正在缩紧。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无论是第一军,还是第六十四军,又或是第七十四军,都是平安撤离了,但唯独是关于他们这支突如其来而出现的临时挺进部队,是完全没有记载的。

所以,张天海便十分敏锐地察觉到:按照历史进程的发展,黄河南岸的这三个军一定是平安撤退的,如果他们不趁此刻撤退的话,极有可能会被强大的历史惯性所修正。

说白了,就是他们会有全军覆没之危险。

于是乎,张天海带着部队跑得可不是一般快,几乎是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的,于是也仅仅只是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所有的装备人员都拉到了杞县。

以至于说是当部队到达杞县的时候,包括张天海在内的全体官兵们都是十分疲惫的。

于是乎,张天海也只能选择是休整一天,然后再直接去郑州了。

待到第七十一军临时挺进部队到达杞县的时候,已经是必须要休息了。

部队可以休息,但这并不代表着张天海就可以休息了,他必须要向宋希濂辞行,以及是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于是乎,同是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张天海与周方杰便是同时进了城。

在城中,张天海终于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宋希濂宋长官。

城中车来车往,一片人来人往的,十分繁杂。

有坐在路边擦拭枪械的士兵,也有人往巡逻的卫兵,不,更为准确地说,是宪兵。

这些宪兵,是隶属于第七十一军军部的。

当张天海见到宋希濂的时候,宋希濂依然是满身的戎装,身后还带了几个卫兵,看起来是威风凛凛的。

“报告军座,第三战区直属第一团团长张天海(第七十一军军部直属团团长周方杰)奉命前来报到,请指示!”二人走到宋希濂的面前,同时立正敬礼道。

听到二人的报告声之后,宋希濂才回过头来,看着面前的二人,然后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你们现在都回来了。”

“是!军座!卑职幸不辱命,圆满完成长官所交给的任务。”张天海朗声报告道。

“你们两个做得都很好。”宋希濂首先予以了肯定,然后将目光投到了张天海的身上,他语气有些略带温和的说道:“张玉麟,我也知道你小子不是个凡品。首先我要恭贺你能够脱离前线队伍,撤到武汉去休整了。”

“军座谬赞了,此次撤离前线并非我之意。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马革裹尸还乃是宿命。既是上级的命令,卑职自然得遵从,还请军座能谅解!”对于宋希濂,张天海还是相当敬重的,所以他也觉得没必要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很好,你很谦虚。希望你去了武汉之后,能够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性格。武汉不比前线,武汉的大能多,都是一些军政界的大佬,不是你,我能够招惹得起的。”宋希濂很直白地说了,他还是害怕张天海去到武汉那边之后,依然如此的冲动、鲁莽。

“多谢长官关心了,卑职也一定会听长官的命令,坚持到底的。”张天海十分认真地敬了一个军礼。

“行了,你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就好了。”宋希濂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对了,打算什么时候前往武汉?”

只见顶着两大黑眼圈的张天海想了想,说道:“大概等到部队休整了一天之后吧!等大部队休整之后,就即刻前往武汉。”

“行吧,那就这样吧,你好好带着部队休整一番,然后就直奔武汉吧!记住,不要丢了我们第七十一军的脸,不要丢了我这个老长官的脸!”宋希濂沉声说道,话语之中总有一种傲气与风骨,可能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具有一种风骨吧!

不,更为准确的说,是像宋希濂这样弃笔从戎的读书人有风骨――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能够放弃了平庸的生活,而选择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这本来就是一种傲气与风骨!

看着宋希濂这一种自信中带着沉稳的样子,张天海轻轻地点了点头——不论怎么说,宋军长还是一个,相当有水平的人。

就算此去可能见面不多了,可是依旧是一位可敬的长官,仅此而已。

张天海想了想,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时,时间是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三十日上午。

在张天海决定好好休息一番,然后再带着部队前往郑州的时候,一架私人飞机飞抵了郑州机场。

只见这架飞机的机身上,印着一个硕大的青天白日徽章。

“噗……”

飞机降落在那不算平坦的沙石机场面上,顿时卷起了一阵灰尘。

飞机停稳之后,上面下来了几个人,准确的说是穿着军装的几个人。

见那领头的人,光头看上去像四五十岁的样子,他下了飞机之后,身后的那几名高级军官纷纷跟了上去。

“北国风光,久违的风景啊……”领头的那个大光头开口说道,满嘴的浙江口音,言语之中却是听到了一丝悲凉。

“委座,您可真会开玩笑,前阵子才到过这里。”身后的其中一个军官开口说道,看他的军衔可是上将军衔,瞧着就不是一个小人物。

能让一个堂堂的二级上将如此恭维的人,除了蒋委员长,自然没有其他人了。

不错,蒋委员长再次带着他的一众随从来到了郑州。

上一次来到这里,还是兰封会战将要开始的时候,只是相比于先前那般,还有一丝抗争的余地,现在的局势却是变得更糟了。

他这一次过来,除了要解决前线战事危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

……

时间回到一个半月以前。

那时候的台儿庄大捷就要打完,举国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的时候,然而国军统帅部并没有认为胜利的时机就快到了。

而是一片冷静,国府CC系首领陈果夫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关于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战局不利的情况而作出的建议。

建议内容大概如下:“委员长钧鉴: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腾,抗战前途或可从此转入佳境。惟黄河南岸千里,颇不易守,大汛期间且恐敌以决堤攻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盖沁河口附近,黄河北岸地势低下,若在下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口附近北堤决开,全部河水即可北趋漳、卫(即漳河与卫河),则我之大危可解,而敌则居危地……”

这一份建议的提交,让蒋介石响起了1935年的时候,德国顾问法肯豪森曾在《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提出的:“……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

意思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要是日军打到这里之后,中国已经沦陷大半了,再打下去中国就要灭亡了,如果不能够抵挡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的话,就只能是炸开黄河大堤,使之人工泛滥,而争取为后期作战建造一条暂时的天然防线。

于是乎,当看到这一份建议的时候,蒋介石的思绪就不可避免地回到了三年前了。

拿着手里边的这一份建议,蒋介石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片挣扎之中,他喃喃着说道:“如果是这样轻易地炸开了黄河大堤,我蒋中正,可是要成为千古罪人的呐……”

犹豫着,蒋介石便将陈果夫的这一份建议放在了一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个黄河大堤,是万万不能掘开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